【CC前線直擊】令人驚豔的跨域教育—《龍山寺》與《神靈藝文嘉年華》課程介紹與設計 (下)

By 2020-04-28 4 月 1st, 2022 觀點 Perspective, 跨領域教學
前言
上篇文章中,彰化縣鹿江國際中小學李亞珊主任與我們分享「特色課程」的實行方向及概念。接下來,李主任將分享團隊設計課程時的發想與課程架構。透過以下的規劃整理,勢必能提供教學者更多跨域教育的思考脈絡及實際操作方式。

 

  • 課程發想:神靈文化融合與創新

(李亞珊主任提供)

東西神靈文化大不同:敬畏 VS. 喜迎神靈

在臺灣,人們對於傳統中元節有許多禁忌與敬畏,但遠在美洲的墨西哥亡靈節,卻是以歡樂嘉年華方式懷念已逝祖先,而歐美的萬聖節則是以「不給糖、就搗蛋」的俏皮方式慶祝。因此,本校教學團隊就思索是否可融合東西方對神靈文化的異同處,並融入鹿港人敬天愛土的情感,讓學生了解各文化對鬼節神靈的敬愛畏懼。

Lantern 燈籠元素:各國神靈節慶多有以燈為元素的意象,鹿港也有著名的燈籠,故思考如何創新傳統燈籠,加入國際元素。由此,我們想到進行紙杯燈籠創意製作,並融入各國國家特色,取代萬聖節的南瓜燈,讓鹿港傳藝呈現新風貌。

面具與窗花:鹿港與墨西哥傳統節慶中都有窗花裝飾,也都包含各自的濃厚文化色彩及圖案意涵。依此發想設計融合彼此文化特色,進行圖案設計的窗花創作,也可做為學校的節慶布置。 以上方的課程發想為基石,在教學團隊的腦力激盪下就以「神靈」為主題,透過不同文化的「神靈-鬼節」為主題,融合鹿港在地的中元節精神、美國萬聖節及墨西哥亡靈節進行課程規劃設計(請見下圖)。 (李亞珊主任提供)

學習神靈鬼節文化,讓學生學習跳脫單純的「trick or treat」,更看見文化的意涵。鹿港自古就是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情感,因此以鹿港的敬天感恩及緬懷祖先的「愛」和祖先的「祝福」為主軸,融合墨西哥亡靈節以喜悅來追思神靈,用鹿港在地的創意燈籠取代萬聖節的南瓜燈。在這個節慶時期,融入學校國際教育課程,進行「愛與祝福的神靈嘉年華」,體會東西節慶文化的異同處,透過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在地神靈文化,提升國際素養和跨文化能力,也為鹿港文化增添東西融合的內涵。最後讓學生透過實地走出校園、走進鹿港社區,呈現其所學的跨文化成果。

  • 課程規劃與執行

有了上段的主要發想架構,接著我們組成跨域教師團隊和外籍教師共同發展課程,並透過跨域課程整合與協同教學實施課程(組成圖請見下圖)。

(圖示:清楚的合作及計畫會讓活動在實行上更加順利)

課程架構

跨領域教學團成立後,經過討論有了以下初步的課程架構:

傳藝科技:東西節慶藝術交會-花窗紙藝(鹿港 vs. 墨西哥)

外師英語:多元文化介紹與國際教育(美國萬聖節與墨西哥亡靈節教學)

藝術人文:跨文化實作體驗-製作亡靈節特色面具、手幅與祝福窗花布條(世界與我~各國創意燈籠)

探索世界:認識各國與文化介紹

表演藝術:魅力四射-舞蹈快閃

全校性英語閱讀:Weekly challenge & Weekly topic-聽讀認識 Halloween & Day of the Dead

接著進行跨域課程的整合與各領域教學的合作與連結,讓課程能在全校實施及全面性執行(請見下圖)。

(圖示:將各領域老師的工作概括列出來,能有效清楚分工、合作及連結。)

  • 實行範例:跨文化成果展「愛 & 祝福:神靈藝文嘉年華」

(圖示:列出活動中以利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讓與會家長能更加明瞭學生學習目的。)

流程概述

我們擇定在一個周五晚上進行課程成果展。首先,學生要將其所學的內容進行雙語介紹,在學校環境布置學生創意作品,並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學生學習成果,了解學校課程內容。最後,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入鹿港社區,讓課程學習與在地生活產生連結與互動,並以街頭藝人方式,透過音樂、舞蹈和手做作品(請見下圖),學生與地方社區交流分享,散播愛與祝福。用創意和創新讓不同的神靈節慶文化,展現多元風貌,也讓鹿港在地文化意涵更加豐富。

由於篇幅有限,以下為鹿江跨文化成果回饋的相關 YouTube 網址,歡迎大家點閱:

 

更多李亞珊主任的好文分享:

【CC 前線直擊】令人驚豔的跨域教育—《龍山寺》與《神靈藝文嘉年華》課程介紹與設計 (上)

 

作者簡介│李亞珊

  • 現任彰化縣鹿江國際中小學教導主任
  • 105 年全國 Super 教師評審團特別獎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