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自 Freepik)
上篇文章中推薦了對短期營隊來說好發揮的主題。選定主題之後就是素材的挑選,當學生年齡與程度不一時,內容精緻、主題易搭配的繪本與讀本都相對容易達到教學目標,非常適合短期營隊,而接下來的營隊教學常見問題與效益評估也是成功關鍵,本篇文章將針對這些議題提出有效教學建議。
混齡、混程度,繪讀本怎麼挑?
規劃主題營隊課程時,應視學習者的程度,以「i+1」(附註一)為基礎挑選適合的繪本或讀本,其程度適中的文本提供了彈性,確保每位學習者能在課後獨立完成閱讀,課堂中也能透過引導進行深度的討論,達到較進階的思考及表達;建議利用影音資源與差異化學習單幫助混齡的學生快速掌握各自的學習目標。
製作差異化學習單時,低年段可安排連連看、情節排序或是請學生以畫圖的方式記錄印象深刻的情節;高年段則可規劃較複雜的細節摘錄或心得書寫(如下圖,點圖可放大)。
如何管理混齡、混程度的課堂?
常聽混齡教學者分享,比起課程設計,班級管理更令人頭疼。閱讀時,如果請初階學生指讀文本,大部分進階生會覺得無趣、甚至心生排拒,秩序問題就會浮現。提供一個祕訣:「創造有節奏的課程」,計畫性地切換不同的活動或拋出新問題讓他們思考,讓學生來不及無聊就上完一堂課。以繪讀本課程常見的朗讀任務為例:
教學目標:讓學生反覆練習
建議視文字量切分段落,指派不同的閱讀挑戰,如:利用骰子或轉盤列出 Point and Read、Relay、Read Aloud、Whisper…等任務,讓學生進行閱讀,既讓閱讀變得有趣,也讓學生更願意開口讀出來。
教學目標: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
以「What、Why、If」三階段提問來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思考及討論:
- What did (the character) do?
- Why did (the character) do that?
- If you were (the character), what would you do? Why?
這樣的順序與 PISA 的閱讀素養歷程一致,可幫助學生掌握故事細節(擷取與檢索),找出前後情節關聯(統整與解釋),再與文本產生連結(省思與評鑑):
- What:較簡單,跨年齡層的學生都有能力回答。
- Why:可從文本中推敲出答案,只要不離線索太遠,跨年齡層的學生還是能回答。
- If:考驗學生連結文本的能力,可透過全班討論,讓各類學生體驗多元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可鼓勵提出不同解決方法,拓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營隊需要檢核學習成效嗎?
無論是正規或營隊課程,學習成果的評量都非常重要。
對學生
- 課程進行間:透過課堂活動及討論,觀察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並隨時調整講述方式及詳細度。可搭配學習單,讓學生自己整理學習重點,也方便複習。
- 下堂課的最初三分鐘:透過提問複習前一堂課的學習重點。
- 營隊(課程)尾聲:建議教師準備不同程度者適用的評分表(rubrics)進行個人或分組的口頭報告。
對課程設計
檢視完學生學習成效後,建議老師們稍停下來,以這幾個問題檢視每次的營隊設計,讓下一次規畫變得更好:
- 這次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 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下次可以怎麼準備?
- 最初規劃的課堂活動執行程度?如果未完成,時間挪去哪裡了?
- 這次的班級管理在哪些時候做得很好?什麼情況下失控了?原因是什麼?可以怎麼調整?
- 學生給了我哪些回饋?
這些省思都是強化教學的必要過程。當教學者用評鑑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課程設計與執行,就能不斷精進自身專業,也讓教師更熟練地以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及鼓勵學生,實在是一舉多得!接下來筆者會在 Caves Connect 的臉書粉絲專頁分享一系列實戰經驗與建議,希望老師們都能設計出讓自己與讓學生愉快的營隊活動。
附註一:美國語言學家 Stephan Krashen 在 1970 年代提出的「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將為學生搭建學習鷹架稱作為 i+1。
更多關於英語營隊課程好文分享:
【CC 前線直擊】 快速上手短期混齡英語營隊課程的三大思考方向
【CC 前線直擊】走讀雲林—結合「在地文化」與「素養學習」的職場英語體驗營(上)
【CC 前線直擊】走讀雲林—結合「在地文化」與「素養學習」的職場英語體驗營(下)
作者簡介| 陳儷文 Vicky Chen
- 敦煌教育集團英語教學顧問
- 15 年英語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