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前線直擊】 營造真正雙語學習的兩大關鍵

By 2021-05-18 4 月 1st, 2022 雙語教育, 觀點 Perspective, 教育趨勢
Why Read This?
對於 2030 即將實施的雙語國家政策,身為第一線的英語老師,該如何引導雙語學習呢?非常榮幸邀請到 Tina Chen 前往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採訪鄭欽模系主任,來談談系上是如何營造出真正的「雙語」環境,一起來找出可著手的方向吧!

走進淡江大學驚聲樓大廳,就有一股濃烈的「國際感」,牆上佈滿了國際教育相關的資訊與指標,好像不斷地在提醒走進這棟大樓的學生:「你正踏進了國際時區,要當一名國際人。」。

來到四樓「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的系辦公室(如下圖),映入眼簾的也是很「國際化」的畫面:本外籍同學進進出出、中英語自然地交錯使用。帶著直擊「雙語教育真面紗」的目標,我心中雀躍地想著:「來對地方了!」。

迎接我的是淡江英語系畢業的助教,她能游刃有餘地用英語處理所有同學的學習相關事務,而接受採訪的正是一手打造這個實踐四年全英語授課的鄭欽模系主任。

鄭主任的開場白帶給我有極大的反差感:「不贊成貿然實施全英語教學」、「全英語學習要搭配其他的配套」。在教學現場 16 年的經驗讓他有很深的體悟 — 英語學習的二大關鍵條件是「英語程度」和「環境」,二者缺一不可。沒有這兩個重要條件的配合,進行雙語或全英語教學會兩敗俱傷,學生專業科目沒學好,英語也不會進步。

鄭主任語重心長地指出幾個重點:「環境的營造是最重要的」、「學生最重要的不是在教室裡講英語,而是在生活上用英語」、「不要把全英語上課當噱頭,比較重要的是完善雙語教學/學習的環境」。這些重點,主任也說到做到,用七年的時間從無到有,創建淡江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接觸英語、使用英語。

(圖為第一屆畢業典禮照片,可見外籍生的高比例。出處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全英語學士班網站

如何做到的?鄭主任幽默且務實地說:「因為我們系上有近一半的外籍學生啊!」系上不僅所有的課程皆以英語授課,就連分組作業、討論、班會、系學會要有外籍生當幹部;甚至系上主辦的所有講座及活動都需要用全英語進行,「不然就有一半的學生聽不懂而無法參加啊!他們會抗議的,哈哈!」。

鄭主任給了一個最簡單的答案 — 從「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提供解方。經過七年的驗證,淡江外交與國際關係系每年都能招收到英語實力非常好的學生(有的甚至放棄可以進國立大學的機會)。這也證明是一個既務實又能永續發展系務,與提升學生語言及專業能力的遠見與做法。

鄭主任進一步分享他的觀察與心得:本外籍教師的配置也相當重要,教師們要能善用國際組合的學生,進行多重的分組合作,讓學生從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提升「用英語」的動機。同時,他也經常鼓勵老師上課時「少演講、多討論」,也會請教師們多注意學生的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確保學生真的理解授課內容。通常系上的學生經過一年之後,就能適應這樣的學習環境,英語也會進步很多(不過能甄選或考上此系學生的英語本來就很不錯)。

   

我很幸運地也在採訪當天遇到兩位系上的同學,一位是臺灣的學生 Kai,一位是外籍生 Farrah Burrell (美國德州)。 Kai 在鄭主任的鼓勵下用流利的英語進行訪談。他是從外校資工系轉學來的,剛開始也花了一些時間適應,但卻非常享受這樣難得、有特色的國際化學習環境。他很佩服系上用全英語授課的教授們,從學生的角度常能感受到他們認真備課、認真上課的用心;Kai 更認為和外籍同學長時間、高頻率的互動除了讓他有使用英語的機會,也學習「身負做好國民外交」的重要。除了專業科目領域的學習,Kai 非常認同系上為同學打造的國際化多元學生組合,讓他能在台灣就學時就體驗到國際化學習的特色。

(圖為受訪者 Kai 同學)

另一位美籍同學則是在結束採訪時,鄭主任送我至接駁公車候車時遇見的。她一見到鄭主任就開朗熱情地和他招手打招呼,也讓我有機會和她小聊了一下。這位身材嬌小但活潑可愛,來自美國德州的 Farrah 滿臉笑容地表示她在淡江度過了非常充實愉快的大學生活,也非常喜歡外交系的課程與同學,系上舉辦許多分組活動與交流更讓她獲益良多,實在捨不得就要畢業了žžž。

(圖為 Farrah 與鄭主任合照)

淡江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利用科系本質的優勢招收來自國際各處的學生(目前學生國籍超過 45 個國家),實踐全英語授課及全英語系務及班務活動,鄭主任在極具挑戰的條件中努力創造讓學生在「專業科目」和「英語學習」能師生雙贏的成果。訪談過程中,主任不斷提醒:

雖然雙語教育是臺灣走向國際化下的產物,但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仍要兼顧許多環節,不要為了雙語而雙語,反而犧牲了學生深度探索專業知識的機會。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善用既有的環境(或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透過專案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議題融入教學、異文化互動等模式設計課程,切記不要心急,用漸進式的方式實施雙語/全英語教學,才能達成好品質教與學的目標。

實地走訪並和關鍵人物對談,讓我再次確認一件事:雙語教育是一個漫長且巨大的工程,了解「眉角」的人都知道這不是「只要把語言切換成英語就好了」的事。也深深的領悟臺灣要落實雙語教育,還有許多需要良好配套與努力的地方。最後,鄭主任務實地說:國際教育,全英語只是 conditional;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在一個可以「making full English possible」的環境中享受學習。值得大家深思。

(文章中圖片為作者及受訪者授權使用)

更多 Tina 老師好文分享:

當兒美教師遇上 108 課綱:如何設計素養導向的兒美課程?

當兒美教師遇上 108 課綱:「115 原則」增進跨領域教學的撇步 

當兒美教師遇上 108 課綱:「4 大準則」成功掌握新課綱教學資源 

當兒美教師遇上 108 課綱:透過親師溝通,讓家長對你的教學按讚

 

作者簡介│Tina Chen

  • 資深兒美教師、師訓講師、課程設計師
  • 市立台北大學英語教學系講師
  • 美國麻州州立大學教育碩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