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 挑戰雙語教學的三大實用建議

Why Read This?
隨著雙語教學的推行,教學者在實行上想必遭遇困難,這當中需要自身努力克服、想辦法的面向,往往也是推遲施行雙語教學的原因。本期文章由雙語教學經驗豐富的黃翊忠老師分享自身在第一線進行雙語教學遇到的困難,並提出他實行過的解方建議,相當適合老師們參考運用。

(圖為作者教學實景圖)

自行政院發布「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雙語教育就以星火燎原之姿在各縣市開展,推動的速度猶如失速列車般一路狂奔。先不論師資缺乏、教材不確定、改革合理配套…等已現端倪的問題,以下將簡述投身雙語教學的教師在實務上所遇到的困難,並試著從自身的經驗提出建議:

一、備課似乎沒有盡頭

首先,雙語教學的備課時間長,是阻礙雙語教學推動的主因。除了臺北市在優先推行雙語的這幾年發展出 CLIL 雙語補充教材,其他各縣市教師必須依照中文課本自編雙語教學素材。這打破了教師熟習的訓練與習慣,即使願意走出舒適圈並依學生背景及十二年國教各領綱的學習重點去設計教材,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依然難以想像。

★ 建議解方:與校內外同科或同年段教師組成社群,共同分擔備課工作量,也可參考網路上雙語補充教材,或其他線上資源來找尋靈感。

★ 相關資源:臺北市自編 CLIL 雙語教材及聽說評量工具

  

二、擔心自身語言或學科準備不足

目前雙語教師的來源多為現職教師轉型,粗分成兩類:由原英語教師授課或由原學科教師授課。兩群教師的專長不同,增能的需求也不同。原英語教師需要的是理解學科內容教學,而原學科教師則需運用英語課室語言教學的能力。

★ 建議解方:英語教師應盡量參加學科增能師訓,掌握該學科教學本質。以雙語體育課為例,教學者應優先掌握體育課的教學重點,在適當的時間運用英語來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輸出的機會。切忌將原來英語課的模式直接套入體育課,帶著閃式卡、句型條去上雙語體育。而學科教師則可以參照課室英語手冊,將課堂內不同時機會用到的語言先準備好,甚至將預計常用的語句及該堂課的關鍵提問先用英語寫出來備用。

★ 相關資源:國中小常用課室英語手冊

三、雙語課堂的中英語使用比例與時機的拿捏

目前的部定課程,也就是所謂領域學科課操作的雙語課,並沒有中、英文使用比例的規範。即使教師可以用全英語教學,如果學生吃不消也無法達到學習成效,所以了解學生的語言準備度,在備課來說相對重要。

★ 建議解方:語言目標的設定在雙語教學中是很困難的部分。建議根據 Coyle(2005)的 3As Lesson Planning Tool( 如下圖),來處理與學科內容相搭配的語言目標。

  • Stage 1:分析(Analyse)學科內容,以決定學科語言。
  • Stage 2:增加(Add)學科語言使用機會的課室/互動語言。
  • Stage 3:重視活用(Apply)、潛移默化的生活用語。

初期嘗試雙語教學者,可以先著重學科語言及課室/互動語言即可,若是連學科內容教學都無法掌握,則不建議使用大量英語教學。雙語教學初期,教師如果在語言掌握都很費力,自然無暇協助學生建立語言輸入及輸出的鷹架。待教師漸漸可以掌握學生的英語準備度而使用相對應的課室語言及多模態的策略(Arola et al. 2014)(如下圖)成為學習鷹架,自然會增加學生使用兩種語言回應的機會。

結論

新的教育政策在施行上的確相當辛苦,但從中得到的成就感也相對地多。「掌握學科本質、運用英語溝通」,我們一起為臺灣雙語教學開墾出一條可行的路!

參考資料

Coyle,D. (2005). CLIL Planning Tools for Teacher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Arola, K. L., Sheppard, J. & Ball, C. E. (2014). Writer/designer: A Guide to Making Multimodal Projects. Bedford/St. Martins.

 

更多 黃翊忠 Yichung Huang 老師好文分享:

【CC 師房話】健康跨領域英語教學

【雙語教學】 五分鐘帶你了解實用雙語課程設計

【雙語教育】 從 CLIL 到 MRT 教學模式,實踐有效雙語教學

 

作者簡介|黃翊忠 Yichung Huang
● 臺北市文昌國小雙/英語教師
●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在職教師雙語教學學分班講師與導師

 

黃翊忠 Yichung Huang

作者 黃翊忠 Yichung Huang

更多文章來自 黃翊忠 Yichung Huan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