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認知發展與語言學習歷程相關性【老師有話說】

當台灣要實行雙語教育時在教學上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行政院提出 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引起許多英語教育工作者與家長的關注。身為英語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家長,深知這樣的政策實行不易,確有其宣示性意義。

在留學時有一段時間在新加坡,並有深入拜訪各個公部門的機會,了解當年新加坡轉型的始末以及公部門企業化與敏捷式的管理模式。1965 年,年方 42 歲的總理李光耀面對語言文化四分五裂,他深知語言是決定國家認同與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卻也是地雷般重大議題,處理不慎必將引發社會動盪。然而,他克服重重難關,在1987年,首先在教育系統中統一語言源流,全國學校以英文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文;並輔之以英語考試制度和師資課程設計,同時強化各種族母語教育。終極目標是讓新加坡國民人人均擁有雙語優勢:英語為工作語言、母語為文化與經濟語言。事實上,此舉為目前在中國崛起的大氣候中的新加坡人,帶來強大的雙語競爭力,且在國際上取得經濟與政治特殊優勢。

目前的台灣,正值轉型陣痛的當口,雙語的必要性人人皆知,然而實際要執行,卻有許多困難。小兒目前 3 歲半,時至 2030 他正值中學時期,屆時倘若全民都講英文,目前幼兒時期的英語能力培養就刻不容緩。過往在學校服務時,曾執掌 K-12 英語課程發展、師資招募語培訓,以及學習成效檢核的工作,深知教育部的政策並不鼓勵幼教導入雙語教學,其主要理由為英語雙語習得可能與中文學習產生混淆。然而依個人過往負笈他鄉時,認識雙語流利的同學卻鮮少有受到混淆的情形,面對政策與自身認知上的不一致,開啟我探究幼兒雙語教學的目標、歷程、實施的時間、方法與可能的成效或副作用之探詢,在與場域內教師與家長深談後,整理出許多家長對於培養孩子雙語能力時,容易產生的疑問。這些疑慮可以給老師們在雙語教學上作參考,讓老師們對於學生的雙語學習歷程能夠有一定的了解並加以運用,再者當遭遇家長對教學上的提問時,也可以作出較清楚的解釋。

對於學習雙語與認知能力的關係常見學習的疑問

事實上,雙語能力的培養,主要涉及認知能力。根據張春興 (1989) 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指出,認知 (cognition) 為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的涵義廣泛,舉凡知覺、記憶、想像、辦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之;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及個體在生活環境中究竟如何獲知,獲知之後在必要時又如何運用所知。而認知發展是除了智力發展之外 (狹義的定義),一切泛指認知行為的發展。

經過非正式的訪談,整理出教師與家長們對於兒童於年幼時期開始雙語的模式,普遍存有下列疑問:

  • 同時教兩種語言孩子是否會產生混淆?
  • 有雙語能力的兒童是否較為聰明?
  • 課堂上對學生是否要固定使用同一種語言?
  • 平日的口語表達是否應該避免參雜多種語言?
  • 雙語學習應該要越早開始越好嗎?
  • 雙語會讓兒童產生語言學習困難、遲緩或失調嗎?

本專題將針對兒童認知與語言學習歷程的面向,以科學實徵研究的發現予以回應,領域涉及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教育、語言學、傳播科學,以及發展遲緩等問題,來討論兒童雙語導入的常見迷思,以便老師在雙語教學上能夠對兒童學習有概念,進而能夠有利運用在雙語教學設計上。

 

更多范雅筑 Sonya 老師好文分享:

兒童認知發展與語言學習歷程相關性 【專文好好看】

兒童認知發展與語言學習歷程相關性 【可以這樣做】

兒童認知發展與語言學習歷程相關性 【老師選修課】

培養「英語耳」

 

作者簡介│范雅筑 Sonya

  • 教育博士
  • 托福 iBT 官方講師
  • 微軟全球創新教育專家
  • Little tinker 停課教育實驗室創辦人

 

參考書目:

李光耀 (2015)。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 新加坡雙語之路。台北:時報出版。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范雅筑 Sonya

作者 范雅筑 Sonya

更多文章來自 范雅筑 Sonya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