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觀察誌】新課綱中,學生帶得走什麼能力?

By 2020-03-31 12 月 27th, 2020 觀點 Perspective, 教育趨勢

 (圖片出自 Freepik)

  • 學生的學習不再只為了應付考試,而分數也不是評斷優劣高低的唯一依據。

隨著尊重個體發展差異的思想抬頭,教學現場推動:「老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變化教學」,新課綱的精神更是如此。

依照自身教學經驗,筆者看待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像是一起跳探戈,端看設計好的舞步(課程內容),是否能貼近他們現在或未來生活需求,並因而成為有趣、有意義的課程,再利用作業、活動以及和學生互動來隨時更動課程設計。因為課程的靈活度高,整個學習過程中,分數和結果變得不那麼重要;反之,思考的過程、老師的引導、發表報告、小組討論…等成為教學實踐的重點。

學生需要和想要的學習環境是 — 確確實實能運用學科中所學,例如:思考方式、人際協調、語文能力…等,這些並非僅靠紙筆測驗可以得知的。因此,學生會漸漸注意到,有時候雖然學會了知識並連接於生活,但面對紙筆考試卻不一定能有如意的結果;他們也會因此認知到,學科知識的能力並不能也不會單由分數決定。這樣的理解是新一代學子的優勢,不會一味地被分數綁架,單方面給自己打分數。 

  • 彈性課程給學生的不只是自由運用的時間,而是在規劃課程下學生能有意識、靈活地使用知識。

要達到能確實運用學科中所學,在課程設計上就需要更大的彈性與靈活度。依筆者所觀察,在新課綱推動下的七年級課程,學習靈活度前所未見,每個科目都動起來了。現在規劃的彈性課程中,學生有機會參與主題簡報、小組討論、查找資料、辨讀資訊、手作模型…等相當有趣的學習活動。以自身任教學校為例:

主題:推動「玉見名山」校本課程

目標:七年級登山到玉山登山口、八年級登到玉山前峰、九年級登到玉山主峰

課程規劃:在學科(例如:國文、英語、地理等等)上與此主題來連接設計

範例:手作模型 — 七年級學生使用保麗龍板和社會科老師提供等高線資料,分組做出玉山地形立體模型。

由以上舉例可見,老師和學生藉由彈性度高的課程規劃,一邊探索學習學科內容、一邊產出並使用所學知識,不再等到學習者覺得「我學會了」才使用,而是在使用中慢慢學會,結合了探究式教學(Inquiry-based Learning)和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在學習中帶領孩子找到樂趣、找出所學知識背後的意義、創造有意義的學習,但這一切要建立在各學科的基礎上,這就是新課綱的精神。 

另外,新課綱強調「知識和生活、世界公民的連接」,許多人會提問:「學英語後,什麼時候才會需要使用英語呢?」 ,這其實來自常見的學習迷思 — 「先學,剩下的以後再說」。但如果學習「一直等待準備好的那一刻,會是一輩子都浪費在等待」(引用暢銷童書作者 Lemony Snicket 所言 “If we wait until we’re ready, we’ll be waiting for the rest of our lives.”),意指開始做就對了! 

依筆者實行新課綱以來,以英語教學為例,觀察到課程的走向著重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連結和應用,但基礎能力和概念的學習上會較為薄弱。因此,建議教師可在閱讀、思考邏輯的訓練上多加強。可從學生的邏輯、文本或語言理解、閱讀策略、具體舉例、師生對答概念澄清和課間的提問,這幾點下手指引學生。

  • 學生學習上必需的能力 — 靈活、能立即使用知識、在接受知識前先體驗知識

因為課程靈活度高,學習者需要更加彈性、觸類旁通、串連各科,才能進而成為知識的使用者。新課綱下的學生,如能保有學習心且盡力跟上各領域的課程,就能自然地產生學習動力,這與傳統學生,執著於分數的壓力有著大大的不同。

不僅邊學邊使用知識外,新課綱下的學生更是要用身體力行去體現知識,再結合教課書文本敘述,來加深他們對文本和知識的理解。舉例來說:在自身任教的七年級彈性課程中,安排了英語科外師每週依照主題來做全班、小組或個人全英語對談,內容以學生先備知識或習得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得以運用所學以英語來做溝通;自然領域在沒有任何教科書狀況下,讓學生八年級才會遇到的理化老師們,一週一次帶著孩子思考、做實驗、觀察、思考和推判。

新課綱下,學校都在實踐引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依筆者所聞,許多學校在七年級彈性課程設計了相當豐富的實際體驗課程,這使學生面對教科書時,更容易理解知識,而不是不加思索地投入背誦或應付考試。

  • 學生的改變來自教學者,以身作則才能引導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但要如何引導學生成為一個能夠真正的知識使用者呢?依筆者多年教學經驗觀察下,與學生相處最長時間的教師們會是很好的引導者,因此,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除了自身教學,建議教師保持進修學習且多方涉獵閱讀,讓學生能夠看見一個有意識、主動的知識學習楷模。學生天天在課堂中和教師接觸,從我們的積極作為就會看到正向的身教示範。

每天與學生接觸時間甚至比家長還長的教師們,身體力行、耳濡目染相當重要,學生們也會跟著一起熱愛學習喔! 

結語

新課綱才執行半年左右,這樣課程改革對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能有多大的影響力、優劣為何,且讓我們拉長時間觀察,並一起努力。

 

更多歐雅婷 Irene Ou 老師的好文分享:

讓教科書文本變靈活的主題英文課

✔第 1 篇:https://pse.is/KEXAK
✔第 2 篇:https://pse.is/L9VB5
✔第 3 篇:https://pse.is/L3SV2
✔第 4 篇:https://pse.is/FJ4HM
✔第 5 篇:https://pse.is/GSW6S
✔第 6 篇:https://pse.is/M7MQJ

【中學英語教學觀察誌】新課綱帶來的心轉變

 

作者簡介│歐雅婷 Irene Ou

  • 13 年國中英語科老師任教經驗
  • 13 年國中英語語資班指導資歷
  • 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
  • 政治大學英語教學在職專班 ETMA
歐雅婷 Irene Ou

作者 歐雅婷 Irene Ou

更多文章來自 歐雅婷 Irene Ou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