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觀察誌】善用資源,開展學生語用契機!

By 2021-03-30 4 月 21st, 2021 觀點 Perspective, 教育趨勢
Why Read This?
活化英語課程該如何下手?課本外的知識該如何補充?校內或班內資源有限,該如何向外尋找?文章中歐老師將與大家分享實地操作過的活化課程內容,快來一起找靈感!

新課綱精神之一在於:打破原本領域界線,緊貼學生生活經驗、未來就職情境,讓學生習得「帶得走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活化思維」等目標。

筆者試著從「課堂知識」和生活情境做連接,讓學生看見學習意義。備課時,站在教學者的角度,課程不外乎英語單字、文章結構、聽說讀寫技巧等;自新課綱的準備期,就開始讓自己試著以學生角度去看學校課程、校內不同年級的競賽活動,以及校本跨領域課程。從中看到的是,學生面臨的課程學習是如此豐富,教師倘若只注意眼前的英語教科書,學生也只有看到「英語」,那麼離開教室後,將會很難連接所學至生活所需。    

因此,學生現階段有哪些其他領域或班級活動,或是正進行什麼課餘活動,常是筆者與學生閒聊的話題,融合學生活動,加上教學者的「洞察力」、「靈活思考」,將學生的生活和現有英語課程有些連接,都是活化課程不可少的元素。以下將分享筆者實際操作過的英語活化課程,供老師們參考運用:

用英語思考英語

英語會考題目重活用,學生如果還是一昧用中文理解英文會非常吃力。以 107 年會考第 13 題 The beach party tonight marked the end of our summer vacation.;103 年第 28 題 I think the road ends here; it won’t go any farther. 和 More and more cows on the farm are getting sick; the problem is serious (not strong)… 為例,單純用背誦的中文解釋來理解這樣的題目,對不少學生來說就變成要背更多中文解釋,壓力倍增,但對長期補充英語課外閱讀和口說練習報告的學生卻能輕鬆理解。有鑑於此,在活化課程上筆者建議增加學生真正能多元運用英語的機會。

八年級班級有次進行探索教育園區體驗(adventure education)。結束後,引導學生結合教過的「過去式」、「交通工具」用法,向外師報告這次的體驗經驗。一堂課六個小組輪番上台報告,一邊解說一邊回答外師的提問。只是很簡單的問答,但卻是班上大多數學生第一次面對外國人對談英語,而且聊的不再是粗淺的「你好嗎?今天天氣如何?你喜歡什麼運動?」等話題,而是他們內心的感受、對未知的探索,即使是一句簡單的 “I felt scared up there.”,卻是學生用靈魂在說,英語對學生而言不再只是紙上的題目或是單純只有分數多少的科目,相信這樣的活用課程能自然培養學生語感,用英語思考英語。

   

結合日常相關主題

範例一:學習運動家精神

搭配英語課程「副詞」和「運動」主題,利用段考後的空閒時間,讓學生看電影《When the Game Stands Tall》(台譯:攻而不克)。分幾天看完,每次看完學生需記錄我張貼於網路的筆記(如下圖)。

這個課程的發想是,時常看到學生積極參與班際運動比賽,但得失心過重、互相指責,甚至比賽場上對裁判的斷定有意見,班級大打出手或是造成老師間不愉快。運用這部電影討論「為什麼比賽最後,隊中的明星球員選擇把自己得分的機會讓給全隊伍?」,讓學生思考,如:你經歷過幾次比賽?看過幾次球賽?知道幾個第一名?但你現在記得的是什麼? 等問題,進而理解輸贏只是一時,而精神讓你留名千古,雖敗猶榮,那是真正的贏家。

最後,連接電影和 TED 演講的恆毅力主題《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到他們在學校玉見名山課程的麟趾山健行課程,後製運動員引言,將課程隨時拉回英語,讓課程不流於活動形式(如下圖)。

範例二:了解茶的製作

曾讓學生延伸課外閱讀進行「茶的製作」,帶著實際的泡茶工具,向外師介紹品茶文化。從文章被動的理解到學生主動的解說和動手操作,這不只能檢測學生英語文章理解、更給學生機會直接應用知識。

範例三:社區國小讀繪本

加強學生練習口說機會,且能增加社區資源的結合。我們也安排讓學生到社區國小讀英語繪本,雙方都收穫良多。

特色課程運用

國中英語課文內容提到互利共生(mutualism,課本例子為 oxpeckers 與 zebras),與筆者學校的「魚菜共生系統(aquaponics)」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完成課文解說之後,筆者開始引導學生以英語句型當作鷹架,讓學生報告與生物課相關的學習(請見下圖一),最後簡述校內的魚菜共生專案(請見下圖二)。

(圖一)(圖二)

此時正好有外師入班負責彈性課程,魚菜共生的報告也就邀請外師一起欣賞,讓學生有機會確實使用英語。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賦予每個人責任(empower/promote students’ accountability),讓學習有意義,且搭配異質分組,同學之間能互相指導,老師即時回饋,讓學生能夠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結論

善用社區資源除了校內活動、跨領域課程、學生生活經驗,也包括了各縣市外師資源。即使各個學校沒有外師這個資源,相信只要老師們試著去了解學生近期的活動,說不定都能找到可以延伸、連接到課程設計。多提供機會讓學生討論並分享報告,這樣的英語課程必能活潑有趣且達到活化。

(以上照片皆由作者授權使用)

更多歐雅婷 Irene Ou 老師的好文分享:

【中學英語教學觀察誌】新課綱帶來的心轉變

【中學英語教學觀察誌】新課綱中,學生帶得走什麼能力?

【中學英語教學觀察誌】新課綱活化課程就從日常課堂開始

讓教科書文本變靈活的主題英文課

✔第 1 篇:https://pse.is/KEXAK
✔第 2 篇:https://pse.is/L9VB5
✔第 3 篇:https://pse.is/L3SV2
✔第 4 篇:https://pse.is/FJ4HM
✔第 5 篇:https://pse.is/GSW6S
✔第 6 篇:https://pse.is/M7MQJ

 

作者簡介│歐雅婷 Irene Ou

  • 13 年國中英語科老師任教經驗
  • 13 年國中英語語資班指導資歷
  • 彰化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
  • 政治大學英語教學在職專班 ETMA
歐雅婷 Irene Ou

作者 歐雅婷 Irene Ou

更多文章來自 歐雅婷 Irene Ou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