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民英檢於民國八十九年正式開辦以來,採取的方式都是先考「閱讀」、「聽力」的初試,再考「寫作」與「口說」的複試。採取這種作法是有時空的背景的,畢竟台灣過去三十年的英語教育,都是偏向「閱讀」的講解。聽力的練習固然因為國中會考和大學入學考試也開始加考聽力,使得國高中老師以及補教老師「被迫」要加入教學,但是老實說,據我多年來的觀察,英語教學者「以閱讀講解為主軸」的教學「習慣」並未有所改變。

在聽力的部分,許多老師常有「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心態,把聽力放在最後再來衝刺練習,導致許多同學的聽力分數偏低,並且產生對聽力的恐懼感。其實聽力的練習應該是有目標有效率的結合在每次的教學裡,才能夠有良好的效果。另外就是聽力練習的方法要正確。許多老師還停留在「多聽」就有用的迷思裡,然而,就教學的實務經驗而言,大家都知道「播 CD 多做考題」的教學法,只是「會的還是會」、「不會的還是不會」的反覆輪迴而已。因此,就讓我們來聊聊「整合式教學」。

用閱讀教閱讀,用聽力教聽力?

之前提到的先考「閱讀」、「聽力」兩種技能的考法,容易造成一種錯誤的教學方式,也就是把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拆解開來教學。然而,請大家用「常識」回想一下自己學母語的方式,或是想像美國英國等英文為母語的國家的小孩,如何學習英文。很容易就能發現,聽說讀寫同時存在是語言習得的捷徑。

「聽力與閱讀」以及「口說與寫作」的差別在於,前者是「接收(receptive)技能」後者是「產出(productive)」技能。一個最重要的觀念請大家自行來判斷是否合理,那就是「會寫作的語言使用者一定有高超的閱讀技能,會流利口說的語言使用者一定有高超的聽力技能」。

我想用幾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思考傳統學習的盲點,名主持人張小燕講話以講話速度快聞名,請問您覺得需要測試她的聽力是否很強嗎?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寫出了史記,請問您覺得需要測試他的閱讀能力嗎?

有沒有可能是大家都考錯了方向,以為用「閱讀教閱讀」,「聽力教聽力」是捷徑;結果卻是用「寫作教閱讀」以及「用口說教聽力」才是捷徑呢?這種用「寫作口說」產出技能為驗收方式的教學法,還有一個莫大的優點,就是能「保存維持」學習的效果。我再用一些例子給大家體會。請問有沒有人學會了騎腳踏車之後,忘記怎麼騎的?有沒有人學會英文或中文打字之後,醒過來就不會打字的?有沒有人學會蛙式之後,有一天突然忘記如何游蛙式?思考過這個問題過後, 您就會發現,讓學生「學了不會忘」的秘訣,就在這個答案裡。

後續文章中,杜老師會抽絲剝繭地把整合式教學的原理與實務,跟大家分享,請大家期待。

 

作者簡介│杜哲宏

  • 英檢輔考天王
  • 連續五年師德師訓滿班講師
  • 曾考過多益 10 次以上,托福、雅思考試 20 次以上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