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現場,「素養導向評量」讓閱讀理解成為英語教學主流趨勢,但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理解過程並不順暢,尤其文本偏長時,不僅無法判別主詞、動詞,更別說同步理解、歸納等閱讀技巧了。事實上,要能流暢閱讀一篇文章,基礎能力除了字彙量外,最重要的就是熟悉句型架構。句型架構如同鷹架,支撐著文意理解,幫助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快速分析文中的句型、理解、歸納與分析。除了閱讀,穩固的文法基礎也讓教學者能順利地協助學生拓展語言學習的面向。
大部分臺灣學生英語學習起步很早,既然文法是閱讀鷹架,那麼要求兒童學文法到底好不好?有這般疑慮的師長,或許是依據自身文法學習經驗,亦或是受傳統文法教學印象所左右。其實以學習的角度來看,只要教學原則妥善規劃與方式符合學習者的心智發展,好不好的問題便不存在。
教學原則:強化螺旋向上的課程規劃
文法在語言學習中雖不是當家花旦,但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配角,無論是與主教材搭配,亦或是拉出來當主題式課程,統整系統是必要的。
國小階段的文法教學目標:強化螺旋式向上學習,建立穩固的學習鷹架。
簡而言之,就是用學過的知識去堆疊新的觀念,例如:對剛接觸文法的學生,可先以名詞作為教學主軸,延伸出冠詞 a/an/the 使用與複數字尾變化,接著導入代名詞取代名詞觀念,再與 Be 動詞搭配。有了主詞與 Be 動詞基礎的句型架構概念後,再以形容詞、地方介係詞……等相關概念來豐富語意。透過循序漸進的練習,相信文法基礎必能穩扎穩打,同時也能達到語言輸入、輸出間的平衡。
這樣的螺旋式向上教學設計理念,並非要求學生不斷往上堆疊記憶;相反地,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迂迴前進(如上圖)。前進時,學過的知識觀念會佔據學習的主體,然後加上點新的教學點,透過活動進而運用,也可以將學過的內容套到新的情境裡使用。以這樣螺旋交錯的方式堆疊,學生才能一邊學新的,一邊複習舊的概念,學習鷹架才能更加穩固。
教學方式:依據學習者心智發展調整
文法之所以讓不少學習者抗拒,很大的原因是教完幾乎立即附帶著紙本驗收的教學模式,讓人覺得枯燥單調。
學齡兒童(6~12歲)有長達六年的心智變化,教學上更需具備各年齡的適切性,才能符合各學習者的需求:
- 中低年級:思考邏輯都仍偏向具體化,因此進行文法教學時,要謹記一件事:避免帶入專有名詞,取而代之的則是運用感官上的引導,逐漸熟悉句型,例如:動作、視覺、韻律、歌曲……等強化理解與記憶。
- 中高年級:抽象到具體化的思考能力已逐漸形成,可用抽象的角度切入,例如:教詞性時可以搭配充足多元的情境式練習。只要適切地設計教學活動,學習文法就可算是件輕鬆的事。
以上為筆者對於兒童文法教學的關鍵原則,我們將於下篇文章進一步討論「如何為初階學童量身訂做一門專屬文法課」。
更多 Limma Li 老師好文分享:
作者簡介 │ Limma Li
- 現為出版社英語教學顧問
- 多場師訓講座講師
- 15 年英語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