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診療室】如何升級初階英語閱讀課程

前言

對初階學習者來說,字彙量與語法知識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英語閱讀呢?除了程度的考量,閱讀文本時還有哪些技巧可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初階閱讀可以聯結 STEAM 嗎?本期教學診療室,邀請到對閱讀教學與教材編撰上有深入研究的彭若寧 Mika 老師,提供初階英語閱讀的升級方法。在這之前先來看看 Caves Connect 動指小調查的結果:

筆者初任英語老師,挑選初階閱讀教學素材總像大海撈針:程度適中的文本,內文主題常太稚氣;內文主題過關了,繪畫風格有時又不合胃口;插圖對味了,卻很難發想教學活動。只能說挑一本書往往都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而這都還沒開始備課呢!

很榮幸受邀造訪教學診療室,如果可以,筆者想開個針對「初階閱讀教學煩惱症候群」的處方籤,給初任教當時的自己,也與老師們分享,希望這個處方能對大家有幫助喔!

對於初階英語閱讀有哪些選書考量?

考量文本的單字及文法是否符合學生的程度

在初階閱讀教學裡,讓小讀者們接納外語故事的關鍵在於「安全感的建立」。如果文本裡的單字跟文法多數都是學生熟悉的,就能讓他們的思緒不會時時被打斷,教師也更能聚焦在文本中的亮點 – 生字或句型,以及深度的引導及介紹。

但是找到符合此條件的閱讀素材,有時需要蒐集到足夠的數量才能讓學生有閱讀連貫性,實則不易。如果無法抽出時間潛入書海裡撈針,可以參考網路上許多英語教師或網站的推薦書單。筆者自己喜歡的方式則是挑選已經清楚標示程度或分級的「讀本」(如下圖),如此一來,就不必擔心還在學顏色、數字的初學者會被好長好長的關係子句震懾住。讀本多以系列∕套書形式出版,因此能幫教師們省下許多海選文本的時間。

文本是否能與讀者產生共鳴 曾買過幾本經典繪本想試作教材,拜讀後卻發現很難被故事打動,幾度懷疑自己悟性太低,教課時的興奮感也隨之降低。轉念想想:「如果身為說故事者都無法與文本產生共鳴,要怎麼把閱讀的快樂散播給學生們呢?」因此,往後的文本挑選更以追隨自己的直覺為標準之一,不再受「經典必教」的迷思所苦。畢竟,能感動自己的故事才是適合自己教學的「真命天書」。

對筆者來說,「能淺能深」的文本是最適合自己的教學,優秀的文本往往能夠讓每位讀者從中獲得不同層次的樂趣。一個班級中,每位學生的英語程度、生活經驗與領悟力都不同,最理想的故事不僅能讓初級的讀者看熱鬧(如:賞圖、辨色、扮演)、中級的讀者動動腦(如:反思、預測、建議),還能讓進階的學生或教師看門道(如:素養議題的探討)。

圖像挑選參考方向

圖像的呈現對適合先看圖再讀字的初階閱讀者來說相對重要,依筆者挑書經驗,在插畫上會有以下這些參考方向:

  • 繽紛色彩:除了賞心悅目,更方便老師設計「指認顏色」的問題,如:Point at something RED in the picture.,可讓初階讀者有更多參與感與成就感。
  • 豐富細節:此文本只提及媽媽在廚房烘焙,而畫面中的廚房裡有許多工具與家電,非常適合設計如:What is the name of this machine/tool? When do we need it? 這類型的延伸提問,除了幫助學生複習單字與練習句型,也可以給進階讀者更多發揮的機會。
  • 弦外之音:也就是插圖交代了文本沒有細述的前因後果。如解謎般存在的插畫,提供更多口說練習,也巧妙避免出現不符程度的進階單字。如:文本中男孩僅說出「Ouch!」,而女孩則說「I’m sorry.」,但圖中卻畫出男孩被懷中抱著巨大泳圈的女孩撞個正著。 

優秀的圖像更能夠讓初階跟進階讀者都能夠從中發揮與學習的喔!

對於初階英語閱讀有哪些閱讀技巧?

篇幅有限,在此精選出兩個實用教學技巧:

(1) 引起興趣

如果把文本當作一部電影,光看名稱及海報,恐怕還無法引起觀眾的慾望;若能加上預告片的助攻,就能大大引起觀眾的好奇心,並提升觀影時的期待與專注。

閱讀文本也是一樣。若直接翻開書本開始閱讀,那些對故事不抱期待的讀者,隨時都能了無遺憾地棄讀,或輕易分心恍神;反之,如果教師能在閱讀前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劇情發展及結局,學習動機與教室秩序也能因此改善喔!

在翻開書本前,不妨帶全班從觀察書名及封面插圖開始,猜測這篇故事可能在講些什麼,並歡迎任何天馬行空的點子和七嘴八舌的討論。時不時還可用「來看看誰的預測最神準喔!(Let’s see who is better at guessing?)」學生們通常會抱著期待的心,把故事聽完。

(2) 連結自身經驗或想法 優秀的文本往往能讓讀者在虛構情節中,再次重溫曾有過的感受或經歷:也許是喚起初次造訪動物園的興奮感,甚至是父母照顧弟妹時嫉妒的心情等等。教師的任務則是搭起書本與人心的橋樑。

在帶讀的過程中,別忘了在每個段落結束後,反問學生一些問題。除了確認學生的理解程度外,也藉由與文本互動,把他們從旁觀者的距離,拉近參與者的角度。以下分享設計問題的方向:

★ POINT–指出插圖中特定的物品(學生無需開口,適合個性害羞的學生。)如:Point at all the trash on the floor.

☆ DRAW–畫出與故事情節相關的人或物(學生無需開口,適合個性害羞的學生。) 如:Draw a present for your baby brother or sister.

★ COUNT–數出插圖中不只一項的物品。 如:How many sheep do you see on the farm?

☆ LOOK–根據插圖中的細節,回答特定問題。如:What are the kids doing on the beach?

★ ACT–單獨或分組演出故事中的特定情節。如:Imagine you are carrying a friend on your shoulders.

☆ THINK/SPEAK–反問與故事情節相關的常識,或推測故事的前因後果。如:Besides a hot-air balloon, what can also fly high?

★ WRITE–寫下短句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仿照文本的句型試著造句。如:Think like a detective and make a sentence with “must be.”

對於初階英語閱讀內文中的 fiction 與 non-fiction,有哪些活動可以增加其連結性?

108 課綱下,閱讀的重心從虛構的故事(fiction)延展到知識導向的應用文章(non-fiction)。因此許多英語教師想要在閱讀文本的「軟」知識上,替孩子超前部署,培養一些「硬」實力。

筆者回憶求學時,可以把世界童話大全讀得倒背如流,但放在旁邊的「認識地球」系列叢書,卻有一半沒翻開過。雖然這種嚴重的閱讀偏食不能代表所有兒童的立場,但當了英語教師後,潛意識裡仍畏懼著這種「正經」的文本會提不起學生興趣。不過,透過挑選閱讀文本的過程才知道原來 fiction 跟 non-fiction 並非二元對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無論虛擬故事如何天馬行空,必定奠基在現實的基礎上。因此,在初階英語閱讀教學時,總是可以在 fiction 中找出焦點元素,進而輔以介紹 non-fiction 的知識。以經典「小紅帽」故事為例,教師可穿插介紹「有帽斗篷的時尚演進」、「森林中的動植物」、「狼的特性」等元素。如此就不必怕用一節課的時間單純介紹森林會太沈重或沒頭沒尾,也不必擔心單純唸故事會缺乏語文學習以外的教育意義。

對於初階英語閱讀中,如要融入 STEAM 等不同領域內容,要有哪些準備?

STEAM 近幾年成為英語教學領域的熱門關鍵詞,五個字母分別代表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將這五個領域融入英語教學,能讓英語跳脫出「考試科目」的定位,轉型為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其他技能的「實用工具」。 不過 STEAM 教學概念有時常先嚇壞許多文組出身的英語老師們,回想自己計算三角函數、寫著如亂碼般的方程式、手拿冒著煙的燒杯…國高中理科夢魘再度重演!但其實 STEAM 教學不需要這麼「恐怖」,因為日常中就充滿了這五項元素的身影。以常見的益智遊戲「疊疊樂」為例,其實就隱含著科學、工程、數學的原理喔!如同前面提到的,fiction 跟 non-fiction 並非二元對立。誰說閱讀故事時不能融入 STEAM 的概念呢?相信許多教師都在英語教學中搭配過手作活動:用黏土捏小人、用色紙來做 pizza、用瓶罐做出不同音階實驗等等。同樣地,在教學時可以擷取故事文本中的元素,結合簡單的動手做,例如:造出寶特瓶火箭、用小馬達製作電動船、用生義大利直麵蓋出高塔⋯⋯這些如遊戲般的 STEAM 點子在生活中俯拾皆是。

 

(文章圖片皆出自:The Reading Lab 系列

 

作者簡介|彭若寧 Mika

  • 劍橋英語檢定輔考老師
  • 師德出版社師訓講師
  • 空中英語教室特約英語教師
  • 著作《圖像式文法練習本》

 

彭若寧 Mika

作者 彭若寧 Mika

更多文章來自 彭若寧 Mika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