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跨領域教學的門檻!

(圖片出自 Freepik)

筆者在【教學診療室】如何透過閱讀展開跨領域教學文章中曾分享,跨領域教學現今不僅是新課綱的特色,更是國際教育改革的主軸。學生面對真實世界或是未來職場所需要的解決問題、跨界整合的能力,都不是學校單一學科所能培養獲取。因此,嘗試打破學科的框架、重新設計跨領域課程,成為老師的一大挑戰;可能面臨的是來自家長與學生的疑慮、學校行政資源的限制、自身信心不足…等問題。老師如何面對挑戰、排除困難,進而設計單一、主題式或學期型的課程規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會一一探討並提出可參考的概念討論與教案設計範例。

關於教學前可以做的事

首先,教師不僅是教學者更是學習的示範楷模。建議結合老師自身專長或是感興趣的領域來發展議題,並長期投入關注及設計課程。所幸在台灣,教師專業學習成長的機會不少,包括:實體研習、雲端社群共備、踏察實作課程(課堂觀摩)…等。累積一定的能量之後,老師可以試著和家長溝通或以書面資料說明跨領域教學理念、課程設計目標、具體作法…等。在學期初或學期中(或是任何適當時機),不斷跟學生強調:跨領域學習可以打開我們的新視野,統整知識、技能、態度,並可培養溝通協調、批判思考、創意發揮…等未來素養。這些雖然不是大考評量的規準,然而也不衝突,甚至可以水到渠成、相輔相成。

再者,評估教學現場的幾個可能條件:

(1) 學校跨領域團隊

如果是由上而下執行計畫,老師所得的行政支援最為優渥。學校可能是為了推動校本課程、實驗計畫、營隊社團…等,集結不同領域的老師,從不同視角發展議題、團隊共創、聚焦學習內容、學習表現…等。這樣的跨領域團隊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心力,但可獲得的專業知能、成就感也相對高。老師如果認同團隊的價值理念,可以主動提出加入的意願。

(2) 自發性跨領域團隊

指理念相同的老師一同建立夥伴關係,找到彼此的興趣、可共同參與的主題,接著分工完成各自學科的教學。此類學習可能發生在教案比賽、計畫申請…等等。優點是可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內容與機會;老師各自備課,時間運用彈性較高,缺點是以學科本位設計,較難提供較全面的思考。

(3) 課堂裡的延伸學習

老師在自己的課程裡加入跨領域學習的內容及活動。以現有的教材發展相關學習,對老師而言應該是最不影響教學進度,同時可以活化課程與生活連結,並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然而老師並非樣樣精通,遇到不熟悉的領域內容需要再花額外時間學習,或請益其他領域專家、教師。

關於跨領域教學設計

接下來將會陸續示範多種跨領域課程教學設計,以幫助老師建立概念與信心,如下:

(1) 單節課的跨領域教學

以國中教育會考中英語閱讀題組為例,如何結合英語與生物科學習,例如:由動物被雨淋濕後需要甩乾身體的現象來看背後的科學原理。

(2) 暑期輔導主題式教學

以五週的英語閱讀課來結合科技教學,主題為「Mysteries: iPad 上的解謎推理」,閱讀驚悚、犯罪、偵探文類的分級讀本,並使用數位載具檢核學生閱讀理解、系統思考、創意設計。

(3) 社團一學期課程設計

以 18 週的英語閱讀社團來結合科技教學,命名為「Science Reads 科幻讀想社團」,介紹與未來相關主題:AI人工智慧、複製人倫理、外星人與飛碟…等,並運用數位操作,讓學生在跨領域主題下有多媒體操作、分組合作、溝通發表的機會。

時代像巨輪一般不斷往前推進。昨日我們在學校所學,不一定能符今日社會所需,更遑論明日未知的世代。老師要以身教言教引導學生:永遠保持對學習的好奇心,並且在教學裡注入創新力量、教學相長,持續對教學的熱情與活力。

 

更多蔡鈺伶老師好文分享: 

【教學診療室】如何透過閱讀展開跨領域教學

 

作者簡介│蔡鈺伶

  •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組畢
  • 新北市立永和國中英語教師
  • iPad 種子教師
  • 親子天下創新一百教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