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在英語優勢上絕對是無庸置疑的,但在針對學齡前階段幼兒的各項發展進度,調配出適合幼兒理解的方式上,仍必須額外學習與補充。如同幼教老師普遍來說英語能力較弱一樣,要學會與幼教師搭配或從幼教師身上習得幼教專業知識與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有助自己在幼兒英語教學上的精進。
- 臺灣幼兒英教常用六大教學取向與教學特色
幼兒英語教師在不同教學法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下將以臺灣幼兒園常見的幾個教學面相,討論在不同教育環境中應具備的教學心態。
一、園所採用傳統雙語單元教學:
單元教學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法,特色是以教師為主的教學,課程上較為獨立、無互相連結。傳統雙語教學的園所大都採用單元教學,因此教師在情境的銜接和轉換時間的掌握就顯得十分重要。老師適時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就能讓學習成效更有感,比方說:當孩子對某些單元內容表現出濃厚興趣時,建議教師彈性利用時間讓幼兒可透過思考,進而內化,接著進行更有深度的探索,而非一貫的被動接收。
二、蒙特梭利:
蒙氏教學有許多不同施行的樣貌,但大致強調幼兒獨立與自由(但有其限度),而這些衍生出對孩子天然的身心理及社會性發展的尊重。採混齡方式,目的是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有機會學習在社群團體中扮演不同角色,如:大孩子較有能力試著關照較小的孩子,較小的孩子也能學習尋求協助與模仿。蒙式的教師主要設定為引導者的角色,秉持著「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的信念,在孩子操作工作時,教師會在旁觀察並記錄,孩子需要時以示範的方式介入,必須熟悉每位孩子的學習進度,引導孩子從事適合自己發展階段的工作。因此,在蒙式的所有教師必須經過教具示範操作訓練(英語教學需使用英語示範),協助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讓孩子有能力照顧自己、他人和環境。建議英語教師建立一些簡單的引導用語,協助並鼓勵孩子在不同語境中持續操作與學習。
三、全美幼兒園:
全美幼兒園顧名思義就是全天使用英語為工具的幼兒園,但各園所定義不太相同,有的是以開放式教育為主,有的是傳統教學法。在全美幼兒園中,英語是生活必備工具,因此幼教英語教師首重自身的語言能力,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搭配口語,讓孩子自然浸潤在英語環境中,專業的幼兒教育部分則看從事哪種教學方式而有所差異。
四、主題式教學法:
主題教學通常是從教師和孩子一起討論開始,經過發想,教師協助孩子整理歸納成主題大網,由孩子與教師共同決定主題進展的方向與時間長度。因為每個主題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對幼兒來說沒有分科或被截斷學習思緒的問題,在進行主題活動中,已經自然融入了語言、數學、自然、益智、團體合作和解決問題能力等學習。由此可知,除了語言能力之外,教師的歸納整理能力、收集素材以及組織課程活動的概念必須非常清楚,適時的介入引導,有助於孩子自我思考並延續主題的精細程度。
五、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以人為本,認為人類與大自然一樣,都在規律中演進,想要培養幼兒生理與心理的健康,就要配合大自然的規律。因此,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幫助孩子建立「韻律感」。幼教師必須先創造一個規律的、像家一般親切的工作氣氛與環境,接著只要能多方、有韻律地重複自己的工作,孩子就能按自己的發展階段與速度自然地探索自己需要的東西。比方說:念讀繪本的方式,不是教師拿書念給孩子聽,而是先將故事背起來,用自然的方式講給孩子聽,不需刻意變換聲調,讓學生學習老師的行為。
六、瑞吉歐教學法:
起源於義大利的瑞吉歐(Reggio Emilia)教學法,著重於孩子的興趣,沒有固定課程(課程非由教師預先編排),重視教師與孩子的互動,建構發展成方案,屬於「彈性的萌發式課程」。此教學法很注重培育美學素養,融入視覺藝術,因此幼教英語教師需要接觸更多藝術相關知識,並了解如何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學生。另外,合作關係的培養也很重要,如:師生間、同儕間、教師間、學者專家與教師間的合作關係、家長高度的參與,加上學校與社區間的關係,形成教育共同體。瑞吉歐教學是一種自由的想法延伸,後來的學習會變成怎樣,是無法預料的,而教師介入的程度和孩子的主導權是課程發展的關鍵。
結論
不管在哪一種教學環境中,幼兒英語教師除了英語之外,必須要有適當的教學方法及知能,來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並提供足夠時間讓孩子能充分討論、吸收、操作、自我檢核和分享。越是開放教育的園所,教師須具備的引導能力越需要更強,才能扮演好孩子學習中重要的引導者、觀察者等角色。
更多廖紀晴 Mignon Liao 老師的好文分享:
作者簡介|廖紀晴 Mignon Liao
- 20 年幼教經驗
- 11 年全美幼兒園配班教師
- 托嬰中心與幼兒園主管教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