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ft. ELT】用探究與實作貫通科學與語言跨域學習

Why Read This?
當跨領域教學成為必需,語言老師的進修想必包含著如 STEAMCLIL 等臺灣常見的跨域教學增能。本期文章由擁有豐富雙語自然專科教學經驗的郭青鵬與陳佩雯老師,帶領英語教師自信運用自然科知識融入於英語教學中,一起學習吧!

隨著世界越來越多元複雜,許多現象早已無法用單一的知識與觀點來理解,更遑論需要結合更多面向的探究能力了。教育是為了要培育學生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因此「能解決跨領域問題」的教學在此際顯得特別重要。

 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and Mathematics)是觸角廣泛的跨域教育,針對這幾個學科不會只進行個別教學,而是將其整合到一個主題下進行觀察、學習、研究及問題解決。其主旨更是重視學生思考智能和問題解決的能力,是否覺得和 108 自然科學領域課綱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結合探究與實作的 STEAM 教學

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STEAM 教學設計就必須實踐「探究與實作」的歷程,讓學生能在鋪陳好的情境下,觀察並嘗試歸納指定現象。例如:彈簧的長度增減與砝碼數量有關,透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發現規律性;接著,增加某些改變以產生差異(如:放置過重的砝碼),鼓勵學生思考變異原因,老師再指導孩子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進一步探究與實作(如下圖):

(內容由作者提供並參考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選擇適合的 STEAM 教學主題

STEAM 教學主題可廣可深,提供老師們幾個發想時的評估提問,就可逐漸釐清帶學生進行課程的方向,如下圖:

教學示範

以下是筆者實施的雙語 STEAM 課程中,有關電磁鐵(Electromagnet)的活動簡述。

引導

考量到電磁鐵的原理包含電與磁的概念,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先帶學生認識生活中電磁鐵的運用,如回收場的起重機(Junkyard crane)來引起學生對電磁鐵的好奇。

1. 運用 T-chart 引導學生整合觀察(I observe)提問(I wonder)例如:當學生觀察到起重機的大圓盤可以吸起鐵製品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起重機的大圓盤是磁鐵嗎?(Is the big disc of the crane a magnet?)

2. 延伸問題發想。例如:當起重機大圓盤把鐵製品吸到卡車上方時,這些鐵製品會自己掉入下方的卡車內,但是以過去玩磁鐵的經驗,被磁鐵吸住的鐵釘會突然掉落嗎?發生了什麼事呢?你能解釋一下嗎?(The big disc will drop the metal when above the dump truck. Can you think of why?)

3. 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加入帶有認知衝突的情境,可激發學生想像力。例如:當學生說起重機上的磁鐵可能和一般磁鐵不一樣,這時教師可以追問如何不一樣或可能是什麼因素呢?(What may be different? What causes it?)

4. 從互動中帶出教學主題。如學生能回答出用「開關」來控制磁鐵,這樣我們就成功引導學生發現了電磁鐵和一般磁鐵的不同。

延伸學習

透過以上情境對話帶領學生進入電磁鐵世界之後,可順勢帶他們認識電磁鐵相關的歷史,如:厄斯特(Hans Christian Ørsted)發現了電流磁效應(Current magnetic effect)。從故事的角度切入電流通過導線會讓指北針偏轉,加上之前帶學生認識的電磁鐵,此科學概念已經成形了。

結論

有了這樣的觀察、提問與科學史的基礎,才容易帶學生較完整認識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並結合英語進行一系列的操作驗證及生活中的應用。和所有教學一樣,STEAM 的教材選擇、教學設計、學習評量之間必須做緊密的聯繫,但因為過程有很多細節,限於篇幅就先說到此,後面幾篇再來接續詳述。

(封面照片出自 Freepik

 

更多陳佩雯 Annette 老師好文分享:

【CC 前線直擊】雙向學習跨領域教學—自然專科老師分享如何進行英語教學

【CC 前線直擊】科學跨領域教學三大課程設計原則

【CC 前線直擊】從新加坡雙語經驗中反思台灣雙語科學教育

 

作者簡介 | 郭青鵬

  • 台北市蘭雅國中資優班教師
  • 台北市雙語輔導團員
  • 台北市雙語自然教材審查教師

作者簡介 | 陳佩雯

  • 台北市文昌國小主任
  • 台北市雙語輔導團員及自然輔導團員
  • 台北市雙語自然教材主編
臺北市雙語自然教材主編團隊

作者 臺北市雙語自然教材主編團隊

更多文章來自 臺北市雙語自然教材主編團隊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