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閱讀了哦

閱讀很重要,但怎麼跨出第一步?如何「凡閱讀過必留下痕跡」?我的建議與做法是:先從適合的文本入門,再配合運用一些技巧,讓閱讀既有趣又有意義,且因過程印象深刻,故所讀盡累積成英文實力。

一、選擇適合的閱讀文本

所謂「適合」的閱讀文本指的是適合讀者的 「閱讀程度認知程度及感興趣的主題」。

閱讀程度

若手上的書讀起來生字滿天飛,挫折一定深。因為查字典就夠折騰了,更別提理解文本。這樣的閱讀無效也不能持久,因此選擇符合英文程度的書很重要。太多人好不容易打開英文書,唸了幾頁之後,再也不碰英文書,就是這緣故。其實只要一開始選對符合自己英文能力的書,一本接一本的唸下去,有了成就感,閱讀習慣就容易養成。

怎麼選符合自己閱讀程度的書呢?有一個很簡便的方法 叫「五指法」。就是展開書,任何一段都行,每遇見五個生字便跳下一段念;每一頁超過五段則換頁念;如果下一頁還是如此,那麼這本書便超出你的閱讀程度,不適合。生字多,以致無法領略理解文本,就是一個無意義,浪費時間的閱讀。

認知程度

之前文章裡曾提到,學習第一步是「聽得懂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沒有理解,學習不可能發生。因此,選擇閱讀文本時,讀者的認知程度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舉例來說,給小學生談人生禪的書,讓中學學生讀天線寶寶,都不適合。前者讀本讓人無法理解,後者則內容遠低於讀者認知,這兩種閱讀,沒有新的學習可言,皆無意義。

有興趣的主題

有些人因為愛打電玩或愛看漫畫自學英文或日文。這些人並非特別有語言天份,而是他們對特定語言因興趣而產生學習需求和欲望。因此,如果一開始我們不想澆熄讀者的閱讀熱情,選書時,千萬先投其所好,從讀者有興趣 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書著手。例如,因為想養貓,所以讀養貓工具書,或因身受人際關係困擾而讀相關主題的書。總之,讓書成為滿足與解決讀者需求好夥伴,閱讀的養成就容易。

二、運用「有意義的輸出(meaningful-output)」技巧

閱讀,養成不易, 尤其非母語文本閱讀更需要技巧,以增加樂趣,降低其帶來的挫折感。  帶領讀者進入閱讀世界的方法很多, 本文我想特別介紹「有意義的輸出(meaningful-output) )這個技巧。

我們都經歷過中學或大學國文課「薰陶」 ,  學過千萬字, 背過若干詩詞 。遺憾的是,畢業後留在腦子裡 習慣用的字句, 就剩幾千個, 其餘的, 該忘的 ,絕留不住。 為什麼? 因為, 只有在實際生活中不斷重複使用的字句 才會在腦子裡形成盤綜錯雜牢固的神經連結,我們稱之為「永久記憶」。所以如何才能凡「閱讀過必留下痕跡」?方法就是讓他跟生活產生連結,不斷找機會使用它。

以下幾個技巧供讀者參考:

1. 重述(retell or summarize) 所閱讀過的文本內容。

2. 思考(process the information):嘗試復述文本某個命題或見解後,思考處理資訊,讓它跟個人經驗產生連結,然後表達自己的想法(The text says……, and I think……)。

3. 共讀討論:閱讀時,跟夥伴就共同文本,釐清文意,或做深入或延伸探討。

這三個方法有一個共同點是,讀者藉由閱讀文章獲取字彙與資訊,並有機會思考與使用甫獲取的知識。發表所學(meaningful output)讓所讀留下深刻印象,讓閱讀不乏味枯燥,而實力提升帶來的成就感,便是養成閱讀習慣最大的支撐力量。

看得懂和會使用某個語言屬不同認知與能力層次,在尚未能大量閱讀之前,這三個方法值得大家試試。

開始與持續閱讀,都不簡單。但只要有耐心,持之以恆,閱讀其實一點都不難!

 

作者簡介│林瑩姿

  • 成大外文文學所與美國 UC Denver 多元語言教育所雙碩士
  • 《教孩子用對的方法學英文》作者
  • 中學英語教學講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