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自 Freepik)
本系列文章依序說明英語素養教學常見的迷思、分析大考及定期考的命題趨勢,並以坊間教材為例,提供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的方向,培養學生面對素養試題時應具備的能力。此篇將統整素養導向的關鍵重點,希望藉由歸納師生面對素養教與學時準備的具體依據,幫助前線教師發揮正向引導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功效。
教師可以怎麼做?
★ 課堂教學設計 ★
- 教師預先進行文本分析,掌握文章的體裁與主題,設定學生的學習內容與表現任務。
- 運用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以終為始設計閱讀任務,將閱讀任務切成一小塊一小塊,逐漸提升學生閱讀長文的意願與能力。
- 閱讀任務的設計宜多元,因為有變化且適時切換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有效維持學生的專注力。
- 無論課堂學習活動如何多元,都應該對應一開始設定好的學習內容與表現任務。課程設計者(老師)自己應該清楚,任何的學習任務或者教學活動都是有意義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逐漸搭建鷹架,讓他的表現或能力從零開始往上疊加,逐步朝向我們為他們設定的最終目標而去。
- 所有的課程安排都是為了逐層搭建鷹架,幫助學生疊加「擷取訊息、統整分析、賞析評鑑」等閱讀理解能力,不是為了炒熱氣氛、無關學習目標、隨機進行的活動。
- 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最終不依賴老師逐字逐句翻譯文本,「訓練學生閱讀策略」至關重要。學生知道運用閱讀策略拆解文本(例如:快速閱讀以擷取大意、掃讀以釐清關鍵細節、猜測字義與推敲文意、預測故事或事件的後續發展等),就能進一步將這些閱讀策略應用於廣泛閱讀中,這種可以遷移至不同文本的關鍵能力,即是素養導向教學的目標。
★ 命題評量 ★
針對評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設計素養試題時,有哪些事項需要考量?首先,教師應該明確設定要評量學生什麼能力,再根據設定的目標來設計試題。
舉例而言,如果教師希望學生讀完一段介紹地理環境的文字之後,能在地圖上標示出某一特定地點的正確位置,那麼教師應該在文本當中提供足夠的描述作為線索,讓學生在理解文字敘述的過程中,憑著對文本的正確理解與判斷,找出正確答案,而不是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或常識作答。後者這種失焦的評量只測驗學生是否具備地理知識,與理解文本完全無關,無法有效衡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同時,命題的指示必須清楚明確,讓學生在答題時不致混淆困惑,造成最後答錯是因為不懂出題者想問什麼,或是不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有些題目的設計甚至只測驗學生細心與否,與閱讀理解能力毫無關聯。在此舉一個較極端的例子:假設某一閱讀測驗在學生讀完一篇「房間內物品擺放位置」的長篇敘述後,要求學生從以下兩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
- The book is on the desk.
- The books are on the desk. (正解)
這樣的題目設計完全無法鑑別學生是否理解文意,只能判斷學生是否注意到選項中名詞的單複數。程度好的學生不需要完整閱讀文章即可作答,語法概念不清楚但是讀得懂文章描述的學生則會感到困惑與猶豫不決。
學生可以怎麼做?
對於素養試題已是命題趨勢,學生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呢?在此提供三點建議:
- 化被動閱讀為主動思考:閱讀的過程切勿只是眼睛掃過文字敘述,應該有意識的閱讀,練習主動思考。建議拿筆圈出關鍵字,練習擷取重要訊息,或是利用組織圖與表格整理筆記,甚至撰寫摘要以訓練組織統整的能力。
- 有憑有據、客觀判斷:回答問題時不要脫離文本,僅憑直覺猜測,應該先掌握文章脈絡,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再從文章中找出合理證據,支持自己的判斷或觀點。平常就應多加練習,時常詢問自己選擇某一答案背後的依據是什麼,才不會讓答題正確與否淪為運氣好壞與僥倖猜測的生死決。
- 刻意練習閱讀策略:要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並不是拿到文章一直讀、一直讀就會進步,應該是帶有目的、帶有策略的刻意練習。「廣泛閱讀」結合「閱讀策略」,才不會在閱讀時被文字牽著鼻子走,見樹不見林,誤以為只要看懂每個單字就可以讀懂文章。常見的閱讀策略有:找出主旨句與支持句,以歸納文本結構和主要脈絡,並釐清作者所欲傳達的核心概念;利用轉折語分析事件因果、進行比較、判斷觀點態度,以增進文意理解。這些策略都能有效幫助學習者以更宏觀且全面的角度剖析文章。
結語
素養教學的趨勢影響著考試命題,除了評量功能之外,只要運用得宜,也有正向引導課堂教與學的作用。除了指引教師將教學目標放在培養學生可遷移的能力,也提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善用策略與方法,提升學習成效,最終成為「主動思考、獨立閱讀」的學習者,而這也是素養導向教學最終希望達成的目的。
更多廖婉雯老師的好文分享:
作者簡介│廖婉雯
- 現任臺北市立大直高中英文科老師
- Apple 傑出工作教育者、Google 認證訓練講師
- 109 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創新教學工作創新教學獎》 高中教師組優選
- 2021 年 LTTC 素養導向英語評量命題徵選高中職組佳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