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前線直擊】藝術演示中的語言多樣性:全英語藝術療癒體驗課程

By 2022-03-22 4 月 1st, 2022 雙語教育, 觀點 Perspective, 教育趨勢
Why Read This?
在雙語教育政策推行下,教育現場的師資需求隨之增加,各大學的師培課程及計畫也相當多元,期待培育出擁有多元知能的未來教師。Caves Connect 編輯 Chloe Yen 分享她參與臺北市立大學全英語藝術療癒與探索體驗課程的紀錄與心得,從中體會藝術結合語言的多樣可能性。

因應雙語國家政策來臨,雙語教學師資需求也逐年上升。為此,不少大學為師培生、實習教師增開進修講座與工作坊,期望培育未來教師擁有跨領域知能,及使用英語授課的能力。本篇筆者前進臺北市立大學,體驗了由英語教學系與視覺藝術系合作辦理的「全英語藝術療癒與探索體驗課程」活動,與未來的老師們一起找出雙語教學的可能性。

活動目標是增進師資生的雙語教學經驗,並以「藝術」領域為主要增能範疇,讓想投入教職的同學有機會體驗「藝術治療」的演示過程,從中啟發該如何了結合語言教學

利用繽紛色彩媒材,啟發語言學習動力

 

 

 

 

 

(圖示:體驗課程裡使用的藝術媒材。)

當天一進入教室,映入筆者眼簾的,除了已分好組的桌椅,還放滿了多樣媒材及五顏六色的美術用品,如顏料、畫筆、黏土、毛根、貝殼、不織布……等,旁邊貼上媒材的中英文名稱,讓筆者對於接下來的活動相當期待。

活動前介紹:

各組安排 5 至 6 位組員,並由一位視覺藝術系碩班生擔任小組助教,引導組員創作及用英語表達。擁有超過 25 年的藝術治療工作經驗,帶領活動進行的 Kevin 講師表示「藝術治療」是一種可以透過舞蹈、音樂、視覺藝術等媒介或形式進行的心理治療方式。這次活動著重視覺藝術(Visual Arts),運用各式媒材進行兩個環節的創作體驗,並向組員和講師用英語介紹自己的作品。

環節一:「自我介紹」

每個人看到的自我和希望呈現的樣貌皆有不同。有的同學用不織布做身體、用毛根和塑膠眼睛拼出專屬自己的表情,創作成玩偶;有同學選擇畫下象徵自己英文名的畫作;有的同學則是選擇僅用單色顏料畫出自己的興趣。

環節二:「某段心情的展現」

小組聚焦於「回顧學期及迎接農曆新年假期的心情展現」,活動進行前,講師特別請組員們將眼睛閉上,感受一下內心的想法後再出發拿材料。

(圖示:各組同學分享創作內容以及講師現場回饋。)

表達感受,組織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及脈絡

開始創作前,同學踴躍向助教提問、確認指示,再搭配講師在過程中的提問:”Can you tell me why you use this color?” “Is that item important to you?” “Does it mean something?”,引導同學延伸表達。視覺藝術系的黃助理教授提到,部份同學事前對於活動要用全英語對話相當緊張。的確,對習慣用中文溝通的學生們,全程兩小時以英語溝通並非易事;不過,活動進行時,卻能感受同學盡可能將自身的創作理念,用關鍵英語字句表達,訴說自己的故事,例如: “I love nature creatures, so I draw many kinds of stones, birds, and grass.”、“I use these fireworks to express that I’m excited about the Chinese New Year vacation.”。透過實際運用易懂的英語,進行著有效的溝通,讓學生更有信心使用英語。

結合藝術與語言,發掘個人專屬表達方式

Kevin 老師在活動尾聲請我們用一個詞彙表達參加的感受,同學們表達了  Confidence, Enlightening, Unexpected, Diversity, Creative, Relieved, Revealing……等詞彙,講師也從同學們投入創作、短短時間內積極表達的樣子得到許多收穫。

會後,訪問了 Kevin 老師「藝術創作」與「語言溝通」的關聯。他提到,在疫情下生活,學生面對著許多課程與生活的變化,讓他們有管道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很重要,因此透過此次活動邀請學生回想自身的心情來創作。創作及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組織語言、思考如何傳遞想法,而不同材質、筆觸的媒材及繪畫用品,則象徵不同的表達風格,這樣自然的結合創造出每個人專屬的自我表達方式。英語教學系碩士生洪同學則分享自己修習雙語教育學程,選擇藝術與人文領域相關課程作為進修方向,也藉此機會認識許多藝術的專業知識以及表達方式。

 

 

 

 

 

 

 

 

(圖示:活動後講師與參加者的大合照。)

結語

從活動中深深感受到,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一種表達方式,而「借助非語言的媒材,將自己的感受具體化」的過程本身,也體現語言原來有如此不同的面貌。

在嘗試雙語教學的路上如能結合藝術,必能增加師生更多互動機會、打開溝通大門。也正是這種鼓勵學生組織、表達自己感受的課室氛圍,讓人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語言教學者善加結合不同領域知能,開展自己獨特的雙語教學方向。

   

特別感謝

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林佳靈老師、視覺藝術系黃凱嫈老師、英語教學系碩士班洪瑋廷同學

 

作者簡介|Chloe Yen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編輯
  •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
  • 多益教學講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