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的教學診療室,Caves Connect 以兒童英語教學中最常見的「遊戲」來探討遊戲在教學上的定位、目的以及課堂設計上該注意的事項。閱讀 Irene 老師回應大家對教學遊戲化各式提問前,先來看看這次的動指調查結果!
1. 教學中,遊戲的定位與目的是什麼?
如果要用一個字彙,形容兒童英語教學,我的答案永遠都是「馬拉松」。完成一場馬拉松,需要耐力與體力,而這完全符合兒童英語教學的歷程啊!為什麼要特別強調「兒童」的英語教學呢?教兒童時,我們不只需要把知識傳達出去,還需思考「用何種方式傳達」才能讓心智年齡與穩定性都尚在發展階段的孩童吸收。因此,「遊戲設計」在兒童英語教學一直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也就是因為「遊戲設計」這個理論太吸引人,才會讓我一腳踏進補教業十年,熱情依舊,享受設計遊戲,也享受在遊戲過程中,看見參與者享受過程的成就感。
對於「遊戲設計」的定義,個人和一般認知不大相同,更精準的說,我推崇的是可稱之為「有遊戲精髓的教學活動」,亦即以課程內容為主要出發點,將遊戲活動穿插在練習中,基本原則如下:
- 將遊戲放進課程設計時,要保留實行的彈性。在教學時,如果發現學生較需要練習,老師則需彈性縮短遊戲時間,反之亦然。
- 穿插「靜態」與「動態」的遊戲於學習裡,才能提供機會給個性與程度不同的學生,在適合自己的遊戲中有所發揮。
- 不給學生「每堂課都要玩遊戲才算上課」的習慣。
- 盡量減少「刺激性」與「輸贏的榮耀感」,降低遊戲中的競爭意味。
- 更重要的是,以「英文學習才是主體,遊戲只是調味料」來貫徹教學。
2. 在教學遊戲化上,該如何考量學生的差異性?設計課程時該注意哪些?
以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在課堂上實行遊戲常會遇到以下狀況,將逐一列舉並提出建議:
★ 老師覺得好玩的,學生不一定買帳。有時候精心設計了很棒的遊戲,但到最後學生反應卻很冷淡,因而直接影響到上課的效率。後來發現要設計能達到學習成效的遊戲,可把握以下要點:
- 規則淺顯易懂。
- 每人皆有機會在遊戲中練習。
- 在十分鐘內可以玩好幾輪。
- 不管學生程度好壞都可以參與。
- 不會讓孩子得失心過重。
★ 學生覺得好玩的,很容易玩起來就收不了心,導致時間控管不易。
最常發生於「分組競賽」的遊戲。學生為了贏(還不一定是為了榮耀感,而是為了贏而贏),會爭到最後。而且也會因為這樣,失去了同理心。這時候老師的角色很重要,在設計遊戲活動時,可以盡量避免這種「競爭性」和「得失心」太重的遊戲。
★ 到最後,會覺得學生喜歡的,只是遊戲本體,英文變成輔助。
學生的短期記憶是很可怕的,遊戲當中,為了得分,單字都記得,但遊戲一結束,單字也跟著在腦中消失,這算是學校訓練的 “能力” 之一(苦笑)。就算短期記憶不好的孩童,也只是用模仿或是大家幫忙的方式講出答案。再者,如果遊戲又是快節奏,會很難一個一個認真聽到孩子說的是否正確。所以,回到上面所提到在設計遊戲時需要注意的五項要點,讓每個遊戲都能達到真正有足夠且有效練習的目標。
★ 遊戲有輸贏,就會有紛爭。老師莫名也會捲入紛爭中。
在遊戲中老師應該扮演中立者的角色,隨機應變,如果學生在遊戲中的學習心態不對時,要能及時喊卡,是身為老師這樣的「調節者」與「領頭羊」最重要的職務。
3. 遊戲教學化時,該如何判定學生的學習成效?
遊戲前
在備課做遊戲設計時,我會以 workbook 或是課本上的內容作為基底練習,讓學員可以有 hands-on practice。每次的遊戲設計,會同時設計兩份輔助的學習單。在進入遊戲前,先以與教材內容設計的學習單進行「暖身操」,用意在於確定學生的人和靈魂都在現場,同時進一步確認每位學生的學習及練習狀況。
遊戲中
不帶入「輸贏」的概念;隨時提醒自己遊戲與課堂時間上的拿捏與限制;課程節奏會由慢而漸漸加快;確保每位不同學習能力的孩童在遊戲中都能保有自我發展的機會。
遊戲後
遊戲完成後,可發一張學習單確認孩子經由剛剛的遊戲,是否真的了解該堂上課的文法概念及單字「如何運用」。(內容會依課程內容加上變化。基於剛剛的練習,在隨機加入幾題班上常出現的問題點)。
結論
遊戲設計可以不用有輸有贏,大家的心態就不會從『學習』變成『競爭』。也不會讓老師一不小心,控班沒有控制好,變成了惡意的競爭,也導致了部分學習者會有無形的壓力,學習自信心慢慢消磨殆盡。回到遊戲的初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不管年紀再大,都喜歡玩遊戲。遊戲本該激發學習的『動力』,是一種溫和的特效藥,是一帖隨著時間演進,會慢慢散發出藥效的『補藥』。
更多邱晏虹 Irene Chiu 老師的好文分享:
作者簡介│邱晏虹 Irene Chiu
- 語橋外語 創辦人
- 專案講師 證照專門講師
- 10年成人兒美教學經驗
- 兒童繪本英語劇團 團長兼創辦人
如果想更瞭解教學遊戲化實際上如何設計,照著簡單步驟就能規劃激發學生創意又充滿學習樂趣的課程,歡迎加入LuLu Creativity!點此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