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掌握施行 PBL 的七大黃金重要準則

Why Read This?
以專案式教學(PBL)來設計英語課程,在發展多元教學內容上有其架構性。研究 PBL 多年的陳聖其老師,彙整了 PBL 的重要元素與教學要點。一起來看老師的分享!

(圖為筆者師訓演說實景)

常有老師提出不知如何操作專案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見註解一),藉由這篇文章,筆者將帶領老師們一起來認識操作要素 。如前篇文章所言,施行者需先對 PBL 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PBL 是一種教學方式(a teaching approach),而非一種課程(a lesson)

PBL 有許多學派,筆者採用美國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BIE)的 PBL 黃金標準:專案設計重要元素及教學重點(Golden Standard of PBL and PBT,簡稱「PBL 黃金標準」)(見註解二)。BIE 提出的教學設計原則為教師必須先設計學習情境,學生則透過具延伸性的探索過程引導進行學習,此過程需考量如真實性等問題,也需精心設計的成果和學習任務。依筆者自身從 2017 至 2020 年所做的 PBL 課程設計,研發出三種可於 108 課綱情境下實施的模式(見下篇文章)。但無論是哪種課程模式,都需建立在 PBL 黃金標準之上,以下為詳細說明:

專案設計重要元素

針對想開始 PBL 的人,BIE 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專案設計模組(如下圖):

(摘自 Setting the Standard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Proven Approach to Rigorous  Classroom Instruction

從上圖可見最核心的學習目標為關鍵知識(Key Knowledge)、理解(Understanding)與成就技能(Success Skills)。其中,「成就技能」是指由美國「21 世紀關鍵能力聯盟」所提出的 21 世紀技能(21st-Century Skills),其要點中的 4C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思維、Communication ability 溝通能力、Collaboration 團隊協作、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創造與創新),也是在 PBL 的教學重要指標能力。

接下來看上圖中的外圈,也就是七大 PBL 重要設計元素(請見以下表格說明,點圖可放大):

(此表格由作者摘錄自 Gold Standard Project Based Learning by PBLWorks 並統整)

這七個元素並非線性排序,而是可以彼此相互交錯或是前後調換,但通常第一個步驟都會是「挑戰困難或問題」,也是筆者認為最難的部分。一個困難或問題,關係到整個專案內容的深淺程度與所需時間及跨領域科目的多寡。一個具挑戰性的好問題,不能是馬上就能回答,或是上網搜尋就能夠立即知道答案的類型,而是要經過一連串的專案歷程,不斷地探究,才能得到最終的答案,也因此是這七大重要設計元素中最需費心思的。

   

教學重點

(摘自 Setting the Standard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Proven Approach to Rigorous  Classroom Instruction

許多教師在施行 PBL 時常面臨的障礙之一,就是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放棄對教室的控制,並且完全信任學生。其實在 PBL 課程中,即使教師更常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嚮導」(guide on the side),而非教室內唯一傳達知識的「智者」(sage on the stage),但這絕不意味教師不需在教室中進行教學這件事。許多傳統的教學方式依舊存在,但會在專案的進行情境中重新架構。依照上圖,筆者整理以下 PBL 教學重點(點圖可放大):

(此表格由作者摘錄自 Gold Standard Project Based Learning by PBLWorks  並統整)

結論

在執行 PBL 時,無論何種課程架構,除了符合總綱與領綱外,更重要的是時時提醒自己七大重要設計元素與七大教學重點,確保自己的專案歷程的結構性是完整的。最後想與各位老師分享,沒有特定某種類型才是最正統的 PBL 課程,在專案歷程當中,你的指令正在運行,學生正在學習,且大家都進入狀況,那就是朝著 PBL 的正確方向邁進了!

註解一:

此系列文章以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BIE) 對 PBL 的定義與相關資訊為主要參考資料 ,老師們可至 BIE 的 PBLworks 網站觀了解更多。

註解二:

1987 年成立於美國北加州的非營利機構 BIE,於 2017 年推出一個專案式學習學習架構(framework),幫助教育工作者建立全新、高品質的 PBL 計畫。其所推行的 Golden Standard of PBL and PBT,則為課程設計規準。

補充資料:

在坊間,PBL 有許多容易混淆的解釋,筆者在此試著簡單整理,如下:

  • Problem-based learning (問題本位學習),以問題來驅動學習過程。
  • Project-based learning(專案式學習),此系列文章主題。
  • 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現象導向學習),此為芬蘭所運用,學生的學習是能夠從真實的現象或是事件進行學習的引發與多學科的知識整合。
  • Place-based learning(地本學習),以居住社區的問題基礎進行探究式課程。

當老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須注意這四種教學法的適用性以及獨特性。

 

更多陳聖其 Ken 老師的好文分享:

推動學生前進世界的 PBL 課程

 

作者簡介|陳聖其 Ken
● 台南文賢國小英語教師
● 台南市國教英語輔導團團員
● 榮獲美國傅爾布萊特 2018-2019 學術交流獎學金赴美交換學者

陳聖其 Ken

作者 陳聖其 Ken

更多文章來自 陳聖其 Ken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