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專文好好看

By 2016-10-06 8 月 27th, 2018 專題 Feature, 學習動機

為何而學?

這十年全球大環境變化,已是資本主義自一八四八年發展的兩百多年以來最劇烈且不可預測的時代,而教育,為的就是要替下一代在這急遽變化的世界做好準備。學生未來從事的十個工作中,有將近六個是未知的,既然無法阻擋大環境的變化,那就透過教育替學生做好準備,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如何探究、如何表達,而動機則是關鍵的驅動力。

動機一直都在

事實上,人無時無刻都有動機。

人是否有動機,端看他是否願意對眼前的事提起興趣,若不願意,只能說他對眼前的這件事沒有動機,不能說他們缺乏動機。醞釀行為的動機與個人生理與心理上的需求有極大的關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分為兩大類:一為基本需求(生理性),通常是與生俱來的,而另一則為成長需求(心理性),通常需要透過學習才能獲得,基本需求依低至高分四大面向分別為:生理、安全、愛與隸屬、尊重,成長需求則與學習有最直接的關聯,包括:求知、美感以及自我實現,唯有前者的需求被滿足後,更高層次的需求感才會被喚醒

以教學現場來看,若學習模式一直停留在以遊戲為主導,逐漸地,教學者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少了目標,而且是片段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遊戲不具整合性,往往只能呈現單向偏記憶的學習成果,若長期的運用,是無法滿足學習者在成長過程中對於求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換言之,若教學者只求立竿見影,單用取得勝利、獲得獎勵的模式去激發學習行為,那也只是學習成果的表象,並無法喚起求知需求所需的內在動機,年紀越長的孩子越是如此。

四招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人人有,但學習的過程的確存在著「變數」,這些主觀的變數包括:認知的需求、好奇心、興趣、態度、意志力……等,這些變數之於學習動機,雖沒有絕對的影響,但卻是相對的關係,這也是教學者在面對大班級中學生之間個別差異中最大的難題。簡單來說,學習者的動機其實一直都在,問題是他們的動機未必是專注在眼前的事或是某科目上,而整體顯得整體學習力較弱。如何使用合適的方法並有效地啟動學習動機,成為第一線教學者最大的挑戰。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有效地喚起各類型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1. 發揮老師的影響力

每個經歷過求學的大人都不得不承認,老師對一個學生影響太大了。老師的一句話會改變學生的一生,老師的一句話,也有可能影響學生一輩子。一位害羞的孩子,會因為一位老師的引導而顯得落落大方。一位對學習失去信心的孩子,也會因為一位老師的鼓勵與堅持而重拾學習的自信。老師對學生的影響與父母不相上下,因此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是掌握班級課室的氣氛的第一步。另外,教學者一定要時時穩定自己的情緒,唯有穩定的情緒才能掌握班級狀況,處理班級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了好的班控,教學者便可以在好的環境條件下執行教案並發揮教學實力。

2. 適齡、適性的教學

學習到底要有什麼樣貌?這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不同的年齡族群在學習的模式上的確存在極大的差異。隨著學習者的年紀增長,師長往往都給予更高的期待,但卻忽略教學模式也需要適時的轉變。在幼兒與小兒童學習的課室中常見的唱跳、遊戲、競賽的模式,是透過外在動機進而強化學習行為,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迅速地製造愉悅的課堂氣氛,彰顯學習效果,但教學者要留意的是,學生會長大,隨著生理與心智的發展,學生需要的學習需求也不同。大兒童所需要的養分通常是透過邏輯分析與思考而來,要引燃真正的內在學習動機,首先要給予所需的學習養分,若慣用小兒童的教學方式一直到高年級甚至國中階段,學習者本身不僅學習成效每況愈下,教學者也會越教越挫折,若因此而對教學失去了熱情,那就得不償失了。

3. 連結興趣、背景知識、生活經驗

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在科技發達、知識爆炸的環境中,汲取知識的管道非常多,相信每位老師都會有一種經驗就是孩子懂得比我們還多,但在學科總是不夠積極或是意興闌珊。以英文課為例,若今日上課的主題是學生最愛也最好發揮的「動物」,班上一定會有不少具有豐富背景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的學生,但礙於語言上的表達能力或是詞彙上的貧乏,使得他們無法分享或運用,當然學習的動力便侷限了,這時教學者的任務便要透過教案的設計,讓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方式或媒介表達與分享,進而啟發使用目標語言的動機。學習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要運用,語言學習的樣貌不單單只是背好十個單字、完成文法卷、做完文章理解練習而已,學習本身應該是透過豐富的過程,連結興趣與背景知識去強化學習驅動力,進而滿足成長中所許累積的自信與成就感,並增強自我學習力

4. 培養學生的自學力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學者,還在無止境的填鴨學生嗎?面對大班級與教學進度的壓力,師長經常執著於學生到底學了多少,若在時間的限制下,也只能無奈地在填鴨之中無限循環,要培養學生從被動的學,一直到自主的學更是一大挑戰。填鴨真的只有缺點嗎?以學習的歷程來看,填鴨在學習的基礎上是有必要性的,但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填鴨,過度填鴨式的傳統教學,無法激發學習者真正的潛力,教學者要做的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引導學習者運用學習的基礎去吸取新知並累積自我學習力。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不能只學純粹的知識,還必須學會自律、透過合作達成目標、清楚的表達想法、與人溝通與領導等能力,同時也要學著與自己的恐懼共處、不怕挫敗,將想法具體化並執行,這些能力才會跟隨學生一輩子。學習不再是幾千年前的科舉制度,需拚個你輸我贏、更不是無止境的記憶比賽,學習是自學力的培養過程,有了自學力便等同於替孩子訓練一雙強壯的臂膀,在充滿變化的未來,勇於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 │ Limma Li

  • 現為出版社英語教學顧問
  • 多場師訓講座講師
  • 14 年英語教學經驗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