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主編有話說

By 2016-10-06 8 月 27th, 2018 專題 Feature, 學習動機

身為台灣的英語教師是幸福的。我們不僅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教師社群,還有這幾年專為英語教師們所舉辦的多樣化師訓。每每看到各個願意站到台前大方分享的資深講師們,心中除了感激還是感激,感謝講師們將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在有限的時間裡,無私地分享給第一線教學者。每年的三月到六月,總是與來自全台渴望充電的老師們一同穿梭在北中南大大小小的師訓。

一場師訓的省思

還記得那是禮拜六的早上,艷陽高照的早晨令人精神抖擻。這場師訓安排了三位講師聯合主講,雖然主題不同,但都是透過有趣的遊戲誘發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講師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帶入了許多遊戲,運用大型雨傘、玩具保齡球瓶、各式各樣的骰子……等等設計成活動教具與多樣的玩法,過程非常刺激,我也與身旁參訓的老師一樣感到緊張又開心,玩的同時也努力地做筆記,深怕遺漏任何精彩的片刻。

週一很快就到了,當我開始要備課時,腦中不斷浮現週六師訓的畫面,翻開筆記,思索是否要試試看其中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遊戲,但心中不知怎麼著,卻有總不踏實的感覺,但,這些遊戲真的是太刺激、太吸引人了,因此我還是忍不住將這些好玩的遊戲列入今日課程中。四個小時後,兩班的課上完了,學生果真很開心,離開教室前甚至還給英文課下了「好好玩」的評語。雖然如此,我卻毫無一絲喜悅,因為我深知學生在課堂的「有趣」是透過「玩」而得來的印象,並非透過「學」而獲得的「感受」和「成就感」,這時的我腦袋突然跑出一句與自己的對話─學習的內涵與經驗不能永遠停留在「好玩」的層次。

您對自己的兒童英語教學是否滿意?

對大部分的教學者來說,一堂好的英語課是透過設計的活動與實際演練進而讓學習者產生學習行為,為了讓學習行為不斷延續,多數教學者會透過競爭、計分、獎勵……等方式去刺激學習行為產生,身為教學者的我當然也不例外。除了通路上琳瑯滿目的教具以及令人興奮的遊戲點子,伴隨著全球環境與學習趨勢、特性與變化,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堂所謂「令人滿意」的英語課,若捨去計分、獎勵與競爭的遊戲模式,我的學生還願意積極參與課堂練習嗎?我所教導的真的是學生在面對未來的世界所能運用到的能力嗎?在自問自答的自省過程中,我真的越來越沒把握。

何謂動機?

 動機是種驅動力,為達到所設立的目標而引起的個人思考,讓行為持續的內在力量。要讓學生願意主動學習並產生探究知識的慾望,先決條件便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屬心理層面的動機,排除個人態度問題與本身的學習能力,若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無法提升,那非常有可能是教學者所設計的課程缺乏提升學習動機的元素。廣義來說,動機分為兩種:一為外在動機、另一則是內在動機。以兒童英語教學現場來看,內在及外在動機的簡易比較如下:

說明
動機
外在
內在
參與目的
獎勵
過程
學習歷程
緊張刺激、興奮焦慮
思考討論、互動愉悅
動機來源
讚美、獎勵、受人肯定
自我實現、學習成就感

透過上列比較表可以得知在學習的過程中,啟發學習者的內在與外在動機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但慣用某一項動機,都會造成學習型態上的失衡,進而影響學習興趣與成果。身為教學者,最重要的任務便是讓學習者透過外在動機的驅動力進而對學習產生興趣,接著再透過學習過程中探索知識與了解自我過程中,挖掘不滅的內在學習動機

 

作者簡介 │ Limma Li

  • 現為出版社英語教學顧問
  • 多場師訓講座講師
  • 14 年英語教學經驗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