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 3C、數位媒體剛發展時,許多專家學者顧慮到幼童視力、學習層面、專注力等影響鼓吹禁止。然而,當前數位環境已大不相同,教育工作者該如何面對與運用這些工具呢?筆者將從幼兒園園長與教學者的觀點,分享實務中常遇到的疑慮與對應解方,並說明幼教機構與教學現場如何與數位共處。
幼兒數位應用常見問題與解方
數位教學及運用帶來許多便利,當然也有家長對其有所疑慮,以下筆者整理幾點常見問題以及實際解決方法:
狀況一:家長不習慣數位操作
電子聯絡簿等 Apps 取代紙本通知單、點名、記錄身高體重和體溫等紙本檔案,除了相對環保、減少收納負擔,各種操作上簡易很多,不再受空間時間限制。
家長反應:「不習慣!」「不會操作!」「比較喜歡紙本!」
解方:不斷提醒並設計必要的回條,如:須填寫「電子託藥單」才可以協助幼童服藥。依經驗,只要養成習慣就能確實完成。同時,加強教師培訓,才能熟練操作進而協助家長。
狀況二:孩子過度依賴聲光刺激
多媒體的聲光變化的確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多型態的操作也提供不同反饋,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
家長反應:「孩子習慣了這種聲光刺激,對於繪本等閱讀素材或活動會變得較無興趣。」
解方:在設計課堂活動或作業時,應維持一定比例的繪本等閱讀使用與時間,而手作等操作型活動更是有其必要性。(下篇文章會詳細說明)
狀況三:難以節制孩子使用 3C
家長時常反應自己英語不好,無法幫孩子複習,透過數位工具來複習與檢核的確有其效用,孩子也樂於主動。
家長反應:「在數位工具複習後,孩子會吵著持續要使用 3C 產品。」
解方:學校應該慎選有限時功能的數位工具,時間到就能顯示休息或暫停使用。但 3C 使用最終還是要回歸家長與孩子共同認可的規範與原則。
幼教機構與教學的數位運用心法
建議學校購入專屬的雲端空間(如:電子聯絡簿系統等)來取代 Line 等通訊軟體。不僅可以完整下載符合公單位檢核的文件,也可以隨時、隨載具查詢各班資訊,主管端更可以隨時查看各班的親師互動、服藥以及出席等狀況,即時掌握校園運作。下列四大運用優勢:
1. 行政管理:日常記錄無紙化
運用電子聯絡簿,整合雲端相簿、聯絡簿、身高體重表、每日體溫、托藥單等功能。
2. 教學運用:打包數位教學內容
使用電子白板、主題型多媒體互動媒材等,將課程活動中所需的動畫、閃卡、歌曲等資源變成課程包,減少教師備課時間、隨時運用,且不用擔心紙本教材或教具不足。
3. 學習檢核:同步掌控教學成效
教學端:定期數位檢核,如:以 AI 等工具判讀除錯,提升幼兒發音正確度及識讀能力。每週提供兩次任務,透過聆聽指令,讓家長也能陪同孩子理解指令並完成操作,亦是成效的展現。
管理端:主管可從學生完成率了解各班學習狀況,並檢視教師教學成效。另外,利用制定好評比標準的巡班看課系統,確認老師教學及控班等狀況,量化成表,穩定教學品質。
4. 家長聯繫:隨時掌握孩子狀況
家長端:在電子通知單設置電子回條,不需紙筆,也不擔心弄丟,看不懂外師書寫的內文也能運用 AI 或數位翻譯。除了常見的雲端記錄,也能採用可定位校車或接送時家長位置的功能,不僅可讓家長隨時掌控孩子去向,也能避免在校門口久候。
學校端:想要聯繫到園長,可使用即時校園信箱,直接與主管溝通。
結論
凡事起頭難,新的教學模式運作需要從教學者開始,當老師勇於學習並欣然接受,就可以幫助家長更充分運用便利的數位工具,也才能一起體驗事半功倍的好處!
(封面出自 Freepik)
更多廖紀晴 Mignon Liao 老師的好文分享:
作者簡介|廖紀晴 Mignon Liao
- 20 年幼教經驗
- 11 年全美幼兒園配班教師
- 6 年雙語幼兒園園長
- 3 年托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