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英語資優生常有的迷思就是英語學業成績優異,但其實「資優」和「績優」有所不同。
學生熱愛語言學習,教師便能推動資優教學
國外語文資優學者指出,語文資賦優異學生(verbally gifted)應熱愛語言學習(Bailey, 1996),喜愛寫作與文字遊戲並且具備進階字彙以及閱讀理解能力(Van Tassel-Baska, 1996),或具備批判、反思、創造、評鑑等高層次思考能力(Dean, 2002; Lewis, 1995)。
(圖為筆者課堂中學生以詞彙或短句分析繪本角色)
臺灣特殊教育法第四條則將資賦優異分為六種: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才能、其他特殊才能。
而英語資優班屬於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各縣市制度不同,筆者任教的桃園市為入學前鑑定,學生必須在小學六年級時通過初選與複選,才能獲得資優身分。班上學生入學時,字彙量可達教育部國中常用 2000 字,能閱讀 Lexile 600L(約 CEFR A2 程度)英文小說,課堂上以全英授課,學生課堂口語表達和書面作業等學習成果亦以全英文進行。
另外,目前法規明定國中資優班不得集中成班,所以資優班皆以「分散式資優班」辦理,也就是以抽離和外加課程的方式讓學生接受資優教育課程,以小組形式上課。
三階段教學引導,激發更多學習成效
英資班課程內容相當活化,因此教師須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與豐富的資優教育知能,才有辦法設計與引導學習。
資優教育大師 Renzulli 和教育心理學專家戴耘曾以動態多面體(dynamic facets)來形容資優生能發展的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 Selective Affinity:學生會展現對某領域的優勢與專長。
- 第二階段 Maximal Grip:學生的優勢領域會逐漸增進與發展到巔峰。
- 第三階段 The Edge of Chaos:學生會意識到已知與未知知識還有新舊知識之間的張力,也會覺察到理論與理論之間的空缺,進而經歷一種「混亂與模糊」的狀態。
唯有經歷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生,才能迸發更驚人的創造力。有鑒於此,英資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挖掘學生優勢和專長,透過學習內容、歷程、環境和評量的調整,引導學生進一步發展,接著讓他們探索各種議題與知識、接受新的挑戰、發現問題並且尋找解答,才有機會讓學生將潛能展至極致。
超越英語教科書外的資優學習規劃
英語資優學習內容相對於一般正規課程,調整主要為加速、加深、加廣與跨領域,會縮短教授指定教科書的時間,並著重以下內容:
- 較為複雜的議題或跨領域知識的傳授;
- 閱讀較複雜的新聞、雜誌、小說等多元類型文本;
- 聽廣播和新聞或看母語人士拍攝的影片;
- 進行段落或主題式文章寫作;
- 以英語發表短講、依據主題簡報、說故事、參與讀者劇場或演出話劇等。
教師會依據布魯姆認知分類(Bloom’s Taxonomy)設計不同認知層次的教學,並強調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與高層次思考能力(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之培養;安排個人、小組與團體教學活動;以多元評量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評鑑學習成果。學生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獨立研究。
下篇文章將分享對於英資學生在聽說讀寫上的教學設計,敬請期待!
(內容照片皆由作者授權使用)
參考書目:
Bailey, J. M. (1996).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verbally talented children. In D. T. J. VanTassel-Baska, & L. N. Boyce (Ed.), Developing verbal talent: Ideas and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p. 97-114). Boston, MA: Allyn & Bacon.
Dai, D. Y., & Renzulli, J. S. (2008). Snowflakes, living systems, and the mystery of giftednes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52(2), 114-130.
Dean, G. (2002). English and literacy. In D. Eyre & H. Lowe (Eds.), Curriculum provision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pp. 27-41). London: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ewis, G. (1995). Bringing up your gifted child. Sydney: Angus & Robertson Publishers.
VanTassel-Baska, J. (1996). Creating a new language arts curriculum for high-ability learners. In J. VanTassel-Baska, T. Johnson & L. N. Boyce (Eds.), Developing verbal talent: Ideas and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p. 193-217). Boston, MA: Allyn & Bacon.
作者簡介|許芷榕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所英語教學組碩士
- 2023 年桃園市杏壇新星獎得主
- 具有中等教師證以及特教中等學校教育階段資賦優異組教師證書
- Cool English 講師、多縣市英資中心講師、少年報導者教案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