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的語言使用者在閱讀時應該要展現全面且靈活的能力,除了適時運用基礎的閱讀策略(略讀、掃讀、推論等技巧),他們的腦袋在閱讀時會有意無意地進行較深入的分析、拆解和理解等一系列思考的過程。此篇文章將專注於協助學生通往這種思考模式的關鍵門檻 — 分塊理解(chunking)。
何謂「分塊理解」(chunking)?
閱讀文章時,理解每個字的字義不等於掌握整句話想傳達的意思。
進階的英語使用者在閱讀時,會下意識將一個長句子拆解成數個語意完整且有意義的(小)字塊(chunks),並將每個字塊當作理解意思的最小單位;在理解完每個字塊後,會將之串聯起來,藉由思考這些字塊間的關聯來理解整句話的意涵。
這樣的分解與重組就是分塊理解(chunking),不僅能有效加快閱讀速度,也能增進閱讀理解能力。附帶一提,「chunks」在語言教育界也稱作「語塊」或「意群」。以 112 年會考做示範:
可學習如下(但不限於)的內容:
1.「The information in the book」這五個單字可分成 the information 和 in the book 兩組詞,但以理解為目的時,兩組結合才是完整的主詞「書中的資訊」不需分開解讀。
2.「was collected」為完整用法的動詞,解讀為「被(人)收集」,應一起理解。
3. 第四字塊「that Kaz built on the website」和第五字塊「in 2013」,因為都是形容修辭,修飾前方的「quiz」,所以熟悉 chunking 的閱讀者,實務操作時會將字塊 3、4 與 5 一起整合理解。
最後,再將這五個字塊串聯理解,就會比一個字一個字來得更好讀懂。
拆解字塊的教學與示範
拆解字塊的操作上,因為需要連結學生現有英語(文)法的概念及一些慣用語的知識,所以對於英語能力在 CEFR A2 或全民英檢初級(含)以下的學習者來說,非常需要明確的教學和引導。當學習者明白字塊的重要性後,才能夠並且願意將熟悉單詞延伸到字塊的學習上。以 108 年會考為例:
上圖標記的單字(fix),屬於會考 1200 基礎單字(以翰林版教材為例,這個單詞出現在八年級上的第三課)。課文中專注於 fix 做為「動詞」的用法,然而 108 會考不僅以「名詞」用法出現在文本中,甚至以字塊「quick fix」的形式出現,相當考驗學生的閱讀理解力。若平時,我們就以字塊作為閱讀教學目標,學生就可以在大考前學到並熟悉這樣的用法。
字塊教學策略
下圖是筆者上課時,針對 fix 名詞用法所補充的教學投影片:
圖中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透過對動詞既有的理解,來猜測它名詞的意思,接續補充 fix 常搭配的字塊(建議依序將字塊由小放大,讓學生漸進式理解),最後以例句收尾。
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習者熟悉 fix 平常是以何種型式出現在字塊中,同時也能幫助他們以字塊來理解句意,未來就可以大幅度加快閱讀速度。當學生讀到考題「There’s no quick fix to this, not even with doctor’s help.」時,不需過度停頓,即可理解句義。
結語
在國中階段,字塊的學習不僅能大幅提升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還能廣泛運用在聽、說,甚至寫的學習。然而,在實際教學時,如何從單字字義的教學拓展到字塊的教學,在每個環節的設計與銜接上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與時間。希望英語教師們能一同深耕字塊的教學,帶領學生的閱讀進入更高的層次。
更多 Roger Hung 老師好文分享:
作者簡介 | Roger Hung
- 現任白老師語文資優中心 VIP 專屬課程 課程暨教學顧問
- 現任白老師英文仁美校 英語教師
- 曾任臺中私小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