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教育趨勢,近年國中教育會考中的英語科題目有幾個明顯的特徵:文章篇幅增長、文體呈現多元,而內容追求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這樣的改變傳遞出一個重要的訊息,即「學生應能在生活情境中,有效運用英語來解決問題。」檢視近幾屆考題時不難發現,即便是單字和文法題,也擺脫過去機械式的考法,轉而要求學生透過方法與策略拆解前後語意後再作答。
在這種考題素養化的趨勢下,閱讀能力尤為關鍵。然而,雖然考題形式有所變化,學生應當具備英語基礎字彙量與核心文法句型知識,這一點並沒有改變。換言之,英語教學應有策略地提升學生對單字和文法的掌握,同時協助他們具備適當的閱讀技巧,才能更好的應對素養時代的考題型態。
單字:識字速度的重要性
「識字速度」在教學中常受忽略,卻最直接影響到英語閱讀的流暢性,也連帶影響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事實上,人的大腦一次只能專注處理一件事,如果在閱讀時耗費了大量腦力去思考單字意思,對文章整體意思的理解就容易變得支離破碎。這也是為什麼英語單詞沒有牢記的學生,很常發生讀了後面卻忘了前面的狀況。
國中會考仍以教育部國中小基本英語字彙 1,200 字來編寫題目。先熟讀這些單字,才能具備理解文章的基本能力;而對於已經掌握這些詞彙的學生,也可進一步擴展字彙量至國中進階 800 單字。除了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發音、會拼寫、以及能夠用這些單字建構簡短句子的能力外,我們還需要加強「識字速度」,有效縮短學生從眼睛看到某單字到腦袋能理解所花費的時間。
文法:能預測句型的開展
會考單題中很少出現刁鑽的文法題,然而國中英語文法的實用性,不應侷限於拆解文法題而已,事實上它在閱讀理解中也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會考長篇文章中,最常出現的幾個文法結構為:關係子句、名詞子句、副詞子句和被動語態,精熟這些文法知識能有效提升閱讀速度跟理解能力。舉例來說,學生在閱讀時看到 believe(相信)、know(知道)、think(認為)、find(發現) 等幾個動詞時,應要能預期後面會出現 that 名詞子句。準確地預測句型的開展,能夠保持閱讀速度的流暢,同時也能讓語意理解跟上這個步調。依此類推,在理解形容詞子句與它所描述的先行詞之間的關係時,為了確保語意的流暢性和準確性,應先讓學生解讀關係子句,然後再翻譯先行詞。
閱讀技巧與策略的運用
會考題組的文章篇幅長,且涵蓋的題材多樣,所以學生在應考時遇到的 7 ~ 8 篇文章,高機率都會是全新且陌生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針對廣泛主題的文章進行教學,不如將教學重點放在閱讀策略的培養上。常使用的閱讀策略有很多種:假設(making hypothesis)、略讀(skimming)、掃讀(scanning)、推論(making inferences)、解讀法(interpreting)、聯想(making sssociations)、演繹(deducing)、視覺化(visualizing)……等。每種策略適用的閱讀題型不太相同,有時也會結合多種以上的策略。以 111 會考第 25 題為例:
適當的閱讀策略能夠幫助學生在大量的資訊中快速捕捉到關鍵訊息,進而大幅縮短閱讀時間,同時也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若學生懂得善用閱讀策略,即使遇到陌生的閱讀題材,也能輕鬆應對。
另外,題組除了主題多元與字數長以外,提問方式通常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整理、比對與推論等一系列的步驟後才能得到正確答案,所以閱讀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字義講解和文章翻譯上,應該透過開放式等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而非侷限於是非選擇題,才會有更好的成效。
結語
國中會考英語科閱讀呈現多元面貌,然而基礎 1,200 單與文法的知識仍然是教學上應該掌握的根本。其次,在平常教學時融入閱讀技巧培養,幫助學生更快速且有效率的回答問題。最後,透過課堂中深度的提問,引導學生深層思考,進而培養出能夠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接下來的文章將分享實用的初級與進階閱讀技巧養成,敬請期待。
作者簡介 | Roger Hung
- 現任白老師語文資優中心 VIP 專屬課程 課程暨教學顧問
- 現任白老師英文仁美校 英語教師
- 曾任臺中私小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