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與教學】撥開素養迷思,釐清英語教學與評量目標

By 2022-04-26 5 月 7th, 2024 素養教學, 觀點 Perspective, 教育趨勢
Why Read This?
隨著新課綱的實施,教師與學生們面對「素養」,除了教學的翻新,也接受著考題轉變的挑戰。這也引發了常見的疑問:將英語文章拉長就是素養考題?英語課如何融入素養?本系列將以素養為出發點,由《LTTC 素養導向英語評量命題》高中職組佳作得主 — 廖婉雯老師,分享關於素養與英語教學的觀點,一起來學習!

(圖片出自 Freepik

何謂素養?

簡單來說,「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即為素養,而老師們在教育改革以及資訊運用上,展現出求知若渴的態度、高度的行動力、彼此分享資源的精神,正是「素養」的最佳示範。

事實上,有些未來的挑戰已現端倪,例如:全球化影響貧富不均、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氣候變遷造成生態衝擊等,但是仍有許多未知的挑戰潛伏在側,教學者該如何教導學生具備「覺察問題」的後設認知、抱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育刻不容緩的目標,也是「素養」最具體的展現。本系列文章將以英語教學為主,釐清素養教學、教材、評量之間的關係。在此之前,先試著思考以下常見提問:

素養教材或考題一定要用長篇文本嗎?

與其單純以文本長短界定素養與否,英語老師在設計素養教材或考題時,可以嘗試採行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從最終希望學生達到的素養學習重點(學習表現、學習內容),反向回推每個教學單元目標應該如何安排,才能達到所設定的結果,幫助學生具備應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這樣的過程會讓教學者清楚知道長篇文本是否有其必要

舉例而言,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教師認為學生應該具備的素養,那麼「逆向反推」回學習者的起點能力,從起點能力開始至終點目標之間的歷程,則應該涵蓋以下的教學內容:

  • 英語知識(如:發音、字彙)
  • 擷取訊息(如:文章意旨、重要細節)
  • 統整推論(如:篇章結構、事實或事件之間的關聯性)
  • 省思評鑑(如:批判性思考、後設認知)

教材為例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現場,教師或許可以採行任務導向教學法(task-based approach),設計符合生活情境的任務,讓學生從操作中展現英語文素養能力。筆者曾經多次邀請來臺求學的印度博士生入班與學生分享印度文化、種族歧視等主題。學生事前先閱讀講師的相關資料(長篇英語文本),演說過程中除了聆聽講師全英語解說之外,也動筆記錄重點。演說結束,筆者請每一位學生撰寫關於演說的報導,然後請學生將最終作品放在 Google 協作平台上,彼此分享觀摩、給予回饋(如下圖)。

整個學習過程除了以英語為媒介,增進學生的跨文化理解之外,也讓學生對於重要議題如「臺灣是否存在種族歧視?種族歧視距離我們很遙遠嗎?」進行反思。

考題為例

以 2018 年 PISA 閱讀能力試題為例,其中一個題組的情境為網路論壇(見下圖):

點此看試題出處

在討論對話中可見 Ivana_88 詢問:Is it okay to give aspirin to my hen?……(是否可以未經獸醫診斷,即自行使用阿斯匹靈治療所飼養的雞隻?)這個問題引起幾位網民的留言回覆。

此題組總共設計了七道問題,其中一題請讀者判斷哪一位網民的回覆是最可靠的,並且針對此一選擇說明原因。要回答這道題目,讀者除了必須理解字面的意思,還要能夠找出文本證據,來說明自己推論的過程,以支持所選擇的答案。這種「找出論證做合理邏輯推論」的能力,即是素養。

結論

教材或考題並非以篇幅長短來定位是否成為素養教學或評量素材;相對的,面對素養考題需要的不僅僅是語文上的直接能力(聽說讀寫),還需要更多邏輯思考與生活知識上的連結,這也是平時課堂上可適時引導學生發展的能力。下篇文章將以大考試題與定期考試試題來分析素養評量,別錯過喔!

  

更多廖婉雯老師的好文分享:

數位教學如何因應學校進度的挑戰

數位時代裡的教學新樣貌

給老師們的數位教學小錦囊

讓數位點亮教學

數位裝置:創新教學,翻轉學習

數位教學成功與否,親師溝通不可少

【CC 前線直擊】 愉快的學習氣氛,讓教學成效 1+1>2

 

作者簡介│廖婉雯

  • 現任臺北市立大直高中英文科老師
  • Apple 傑出工作教育者、Google 認證訓練講師
  • 109 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創新教學工作創新教學獎》 高中教師組優選
  • 2021 年 LTTC 素養導向英語評量命題徵選高中職組佳作獎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