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完整規劃下,所有人都能動起來的國際教育

Why Read This?
時間及資源容許下將國際教育做成更為完整的規劃,相信會是更豐富的教學體驗。本期由閔柏惠候用校長來與大家分享大型國際教育課程活動設計可以怎麼做,一起來了解!

有別於小規模可以在單個班級或短時間操作,大規模的國際教育一般會以學校為單位,大多以整個學年來推動課程。規模較大、時間較長之下,需要考慮的面向也會較多,筆者在此系列頭兩篇文章中詳細談過可以如何聯合學校行政、教學與家長端來規劃更全面的國際教育(臺灣倡行的國際教育行政教學合作),此篇則聚焦於實際操作與案例分享。

大型國際教育課程操作注意事項

對應學校活動行事曆,連結課程活動、發表與展演

國際教育課程設計以連結真實情境、實踐學生學習為目標,看似需要龐大的量能,但其實只要結合現有學校的活動形式,就可避免造成推動團隊過大的負擔,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筆者曾推動以下結合學校活動行事曆的國際教育活動:

1. 校慶活動展演

  • 靜態展:世界建築學生手作展
  • 動態展:學生多國服飾展

2. 兒童節的闖關活動

  • 邀請外籍大學生擔任關主,小學生以課程中學習到的英文自我介紹、闖關。

3. 節慶活動中體驗各國文化差異

  • 萬聖節:認識更多國外不同國家紀念往生者的文化與節日慶典(如亡靈節),並比較臺灣慎終追遠的文化異同。

深耕親師活動,讓親師生一起學習

國際教育課程的深耕,需要長時間注入資源與增能活動,讓親師生不斷成長,除了一般課程知識與教學技能的輸入,建議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增益推動參與者國際教育的視野與文化理解的態度,如下:

1. 邀請專業人士開講:邀請退休駐外大使到校分享國際見聞、國內外教育文化觀念、面向世界的態度,為教師與家長增能。

(圖為邀請前駐外大使呂慶龍先生到校演講合影)

2. 設置與教師一同共備的家長學習社群:引進家長端跨領域、跨國界、跨行業資源,讓課程底蘊更豐富,親師生都有更好的學習,學生就會是最大贏家。

3. 結合社會力量、社區資源:結合不同行業或社區資源做課程的深化與廣化,讓學生對國際學習更有感,也更貼近生活。

(左圖:家長入班協助手作娃娃;右圖:臺中市著名餐飲集團鵝房宮老闆張志民先生入校協作「日本美食文化課程」。)

操作範例

上篇文章中介紹的小規模課程「世界傳統服飾大觀園」,可直接延伸成大規模活動「世界傳統服飾與童話故事」,說明如下:

教學目標

以認識世界各國傳統服飾為課程主題,讓學生藉由教學、製作手偶等活動,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氣候、物產、宗教等,並能介紹指定國家。

實行時間

  • 部定課程:相關領域課程融入約 4~6 節課(美勞、社會、資訊)
  • 校訂課程:主題統整性課程 2 節
  • 學校大型活動結合:校慶靜態成果展、校長說故事、校園情境布置

活動前準備

  • 教師組:盤點課程主題連結、設計課程活動、社群共備、課發會通過。
  • 家長組:邀請具服飾設計專長家長加入課程設計核心小組,進行跨領域的課程合作。
  • 教材設計、材料準備:建議分裝成材料包,方便學生上手。上石國小曾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手偶娃娃組,是由上石國小「美媽團」設計打版、一手包辦。(衷心感謝!)

活動步驟

1. 世界傳統服飾手偶娃娃製作:連結美勞課程,也可讓家長入班級課程協作。

2. 服飾文化連結探討:在不同課程中,帶學生認識不同國家服飾文化:氣候、宗教、物產及其他文化因素(舉例如下圖)。

3. 以手偶說故事:讓各級學生發表這個國家的特色,也可以跨年級互動,如:由高年級找出代表該國的故事,說給低年級聽。

4. 資訊導入:認識更多國家的服飾文化特色、童話故事、傳統習俗等。

5. 國際連結:與國際夥伴學校共學交流課程主題。

6. 動靜態成果展。

(筆者學校靜態成果展示實景照)

延伸活動

  • 可依據各校社區資源,做戶外教育、前往日照中心說故事等課程延伸。

結論

無論課程的規模或時長,國際教育都需要親師生以團隊的心態投入,課程領導者要讓團隊有豐富的推動資源、在工作中不斷增能、得到成就感,才能讓課程有源源不絕的發展力量。讓我們一起努力,為臺灣的孩子開啟看見世界的視野。

(內容及封面照片皆由作者授權使用)

更多閔柏惠老師好文分享:

【國際教育】學習無邊際:淺談臺灣倡行的國際教育

【國際教育】行政教學手牽手:推動國際教育的成功關鍵

【國際教育】小團隊也能推動的國際教育原則與範例

 

作者簡介|閔柏惠

  • 臺中市候用校長
  •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課程督學
  • 教育部國際教育講師
  • 榮獲教育部師鐸獎、優良教育人員、教學卓越獎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