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前線直擊】用 GCE 和 SEL 培養世界需要的未來人才

Why Read This?
藉由一場結合 GCE 和 SEL 的英語教材發表會,從美國遠道而來的 Jessica Beck 是位資歷豐富的教學者,團隊有幸一窺她如何運用教材達到系統性引導 GCE 與 SEL,同時進行有效英語教學,你絕對不能錯過!

「GCE 與 SEL 是需要學習,而非與生俱來的能力。」

本身是資深教學者,同時也是敦煌全新主教材 Inside Out 作者,Jessica Beck 遠從美國來到發表分享會與全臺英語教育工作者見面時,以這樣的一句話揭開了她與敦煌專業團隊創作整套教材的主軸與理念。

AI 世代的浪潮席捲了當前與未來的教育,除了各式硬實力,培養孩子適應世界的軟實力更是不可忽視的趨勢。近年,全球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簡稱 GCE)和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 SEL)受到世界各開發國家矚目;卻也如 Jessica 所言,這樣的趨勢需要更明確的教學與引導,才能化為實際行動,融入到日常實踐中。

Jessica Beck 提及自己和現今教學者在面對這兩個新趨勢的最大挑戰會是自身經驗的缺乏。由於許多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系統性地接受這兩者的薰陶,需要花上大量時間與精力理解與尋找方法,才能將概念融入到課程中。

為了克服這個挑戰,Inside Out 課程的架構採用了階段式的教學引導,讓教學者能夠逐步將 GCE 和 SEL 的概念融入至語言學習,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認知並促進與他人的互動,用正面態度和價值觀理解世界,達成終身和社會發展必備的核心素養。

更多相關文章:【全球公民教育 GCE】帶你快速掌握基本概念【社會情緒學習 SEL】提升學習成效關鍵解方

如何讓世界展現在課堂中,教語言也教情緒呢?

上課前先一起打開腦子!

Jessica Beck 建議在課程開始前,與學生進行「暖腦活動」(Open Our Brain Boxes!):

第一步:想像大腦中有很多小盒子(例如:圖像、文字、聲音……等)

第二步:引導學生開啟盒子啟發思維(例如:看、讀、聽到什麼……等)

第三步:打開心智,準備學習(例如:準備好要看、讀、聽囉!)

接著再進入正式課程!

從圖片接軌世界生活文化

圖片絕對是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素材之一,建議先使用清晰的大圖展現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活場景,學生可藉由引導了解圖片代表的背景故事,拓展對世界的認知。(如下圖)

利用開放式與多層次問答與學生討論,與日常生活比較或結合現實經驗,就能讓課程更貼近真實,挑起對他們對知識的興趣,舉例如下:

Specific: “What are the boys wearing?” “When the boy looks at the book, how do they feel?”

General: “This is a picture of a school, how different/similar is it from/to your own school?” How do the boy feel? How do you know?”

透過涵蓋 GCE 與 SEL 的文章深化理解

透過閱讀,學生不僅能運用習得之語言,更能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挑戰(GCE),也能培養對情緒開放與健康的態度,並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SEL),舉例如下圖:

(左圖出自 Inside Out 4 p. 55;右圖出自 Inside Out 1 p. 43 點圖可放大)

多元的閱讀思考能激發學生思考如何改變現狀,並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全球公民。(見上右圖的「Think and Check」)

Jessica 強調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工具,因此教授這樣的內容時,應該避免只介紹單字和翻譯,而是透過句型和口語練習來應用語言,並將活動與學習樂趣帶進課堂中。

分享會最後,實際使用過的學校老師提到,Inside Out 是一套很符合臺灣英語教學環境的教材,結合了 108 課綱核心,能更貼近學生在校的教育階段,而 GCE 與 SEL 的融入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有意義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成為具有同理心和全球視野的未來領導者。

挖掘更多落實 GCE 教學法請見【CC前線直擊】有效融合 GCE 英語教學心法分享

結語

我們相信,如果能有意識、有系統地讓 GCE 和 SEL 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我們將會為學生打造出更加美好、有意義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成長,成就更加美好的未來!

(內容照片由作者及原出版社授權提供)

 

作者簡介|林詩涓 Catherine Lin

  • 敦煌教育集團英語教學顧問
  • 多年海外英語教學經驗
林詩涓 Catherine Lin

作者 林詩涓 Catherine Lin

更多文章來自 林詩涓 Catherine Lin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