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作者教學實景照)
在數位、雙語等教育變革齊發的時代,學校教室變身電子白板,平板應用成為日常。然而,在這樣日新月異的教學轉變中,筆者在各式英語教學現場中,發現不少學生似乎停留了下來,形成了教室中愈趨明顯的兩極化現象。
筆者曾遇過高年級學生甚至對 26 個字母的書寫及認讀皆不熟悉;或是當筆者試著在學校用簡單的對話與學生互動,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大部份學生會自然回應,但也有學生聽到全英語時,露出焦慮不安的表情,請求老師說中文。
利用基本測試鎖定學習需求
因為感受到學生在學習英語上的不安,所以不管教哪一個年級,筆者都會在第一堂課測試學生 26 個字母的書寫與發音,以了解他們當下的學習程度。
即便學習英語多年,常有學生對字母寫讀仍不熟悉。透過基本測試可將學生粗分為高低兩種程度即可,對往後的課堂活動設計增加一定程度的彈性,但又不會增加過多備課難度。
英語分級上課,學習更適應、教學更專精
筆者曾任教於桃園某國小,學生會依照英語程度來分級上課,不僅可消弭部分先天資源的分配不公,也因為課堂中同學生程度差異較小,更能運用相似程度的英語進行教學與溝通。
另外,由於學校老師不僅需要教學,更肩負許多行政工作,因此兼顧班上每位學生的學習十分不易。這樣的分級上課節省了弭平個別化差異的輔助時間,讓教學達到更好的成效,對教學者也相對友善。
一樣的主題,搭配不一樣的學習標準
由於學生在英語程度上的參差不齊,設計教學活動時,建議針對同一主題設計出兩種程度的教學活動,給予相對應的任務完成標準。
以「動物」為例,同樣都先給全班觀看動物的圖片或影片,並教導相關單字及句型。但在練習活動上,引導低成就學生唸出或是拼讀動物的單字即可,而程度高者就要試著看圖造句。
善用數位工具(如:生生用平板的硬體、Wordwall 等線上軟體)設計不同難易的遊戲,就能指定學生進行更適合自身程度的活動。
跳脫學習文本,提供程度高的學生另類挑戰
筆者曾目睹國小班級中英文程度優異的學生,由於體制內一般課程過於簡單,老師就讓他們在一旁閱讀指定的原文小說。
這樣的方式無可厚非,但筆者更建議讓這樣的學生擔任小老師,陪伴低程度者學習,也能增進同儕間的人際交流。
尋找學習輔助資源,幫助學生向前
依照英語能力編班也許對於某些學校有較大的困難。筆者也觀察到許多學提供不錯的教學資源,如:英語學習扶助課,讓低成就學習者利用課餘時間加強英語學習。
此外,建議學校可多方尋找合作資源。
例如,與學校附近的大專院校合作,培養有教學熱忱的大專生,利用早自習或課後時間,教導學生們學習。
有些企業或慈善團體,也能協助培訓有教學熱忱的大學生成為英語課輔老師。筆者就曾參加過玉山銀行和敦煌書局合作舉辦的「英語手牽手天使老師計畫」,深入偏鄉學校,利用學生課後時間,教導他們的英語學習……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可用資源。
結論
多年來參與過無數種教學現場中,筆者深刻體悟出學習英語需要給學生許多刺激,而有資源的學生的確更容易得到更多機會。因此,希望藉由此文的分享,啟發站在第一線的英語教學者們,能夠提供適才適性的英語教學,讓這樣的機會擴及更多學生。
(內容照片皆由作者授權提供)
延伸閱讀
【CC老師咖啡館】 劉建麟 Jason Liu:哪裡有學生需要我,我就去哪裡
作者簡介|劉建麟 (Jason Liu)
- 玉山銀行 × 敦煌書局英語手牽手計劃天使教師
- 國小代課老師
- 屏商院應用英語學系碩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