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編輯室】透過薩提爾搭建親師溝通橋樑

網路及社群媒體的發展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也包含了家長與教學者間的距離,但拉近了親師距離,就能順利溝通了嗎?事實上未必如此。今年教師節,民間團體做了國中小教師的快樂指數,其中「親師溝通」受列為教師有壓力且不快樂的來源(點我看報導)。

細究其因,除了因多元管道導致難以切分工作與生活界線,也可能是近年諸多創新教育政策(如:雙語政策、國際教育、生生用平板……等),既需要線上教師花上大量時間摸索、備課,又須面向家長,提供充足的解釋與解決質疑。

有鑑於此,藉由與許多第一線國小教師訪談的機會,筆者希望從「以心理層面解讀壓力」出發,與大家一同探索如何達成正向的親師溝通。

理解行為背後的訊息,為親師找到溝通入口

Caves Connect 曾經透過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詳見下圖)探討師生溝通,薩提爾(Virginia Satir)以冰山為譬喻,提出當問題產生時,先解決「無法馬上看見的情緒」,才能解決問題。這樣的定律除了用於教室,也很適合套用到親師溝通。

記得孩子國小剛入學時,還沒正式上課就接到了導師訊息,除了自我介紹還加上通訊軟體的連結,身為家長頓時感受到老師的盡責。

但這樣即時的通訊管道出去,帶來的可能是意想不到的難題,如:晚上接到家長訊息要不要馬上處理?班群中有家長吵架,老師要如何調解?家長不分時段地要求老師即時回應……等,讓單打獨鬥的老師疲於應對。

因此,本來是方便溝通的好意,卻因為每個人對「溝通」的定義不同而產生許多困擾,有不少老師反應每次接到家長的訊息,壓力就油然而生。現在試著用冰山理論來分析這樣的溝通行為:

藉由這樣層層分析出事件中隱藏的訊息,我們就有機會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法,如:定期提供與家長較長時間的討論機會、事先說明或訂定通訊管道的適切用法。

確認對方應對姿態,有效調整溝通方式

薩提爾提出當個體在面對未知的挑戰時,會出現四種應對方式(Coping Stances,詳見下圖),這些反應的出現,通常是個人在自我價值(內在)不平衡時,就會出現的自我保護機制。

一旦了解這些在溝通上常見的反應,能讓教師在親師溝通時,深入觀察家長的反應型態,藉此來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見上圖的「溝通技巧」),相信會更加有效。

舉例來說,隨著教育政策逐年更新,有些家長因為不了解配套的授課方式而指責老師,常見的有:為什麼體育課要講英語?小孩都聽不懂!(雙語教育)、小孩說上課都在玩平板,回家也吵著要玩,老師怎麼教的!(生生用平板)……等。

其實大部分的家長還是很信任老師,也很明理。

但如遇到「指責型」的家長,我們可以先認知到這類反應的目的是藉由批評他人來規避自己的責任,並進一步以文章前半部的冰山理論來分析家長此行為的背後原因,最終也許就能找到解方,如:定期提供家長教學新知、邀請家長入班參加活動、班親會談……都能讓家長透過了解,來避免因為擔心被視為無知而產生的防禦溝通。

§編 輯 真 心 話§  良好的親師溝通不僅能讓教師在班級經營上更順暢,教學也會更有利;因此,希望透過有效的心理覺察,培養出較正向的心態,進而讓親師溝通上也能無礙。

 

(封面圖片出自 Freepik

參考書目:

教室裡的對話練習,張輝誠、李崇建,2019,親子天下

經理人[第210期〕:薩提爾溝通法,2022. 5,巨思文化

經理人月刊:薩提爾溝通法,2023,巨思文化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2021,親子天下

薩提爾縱深對話:李崇建與學思達夥伴的提問與實踐,學思達團隊,2021,親子天下

 

作者簡介|Lizzy Chen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編輯
  • 國小英語代課教師
  • 曾任英語教學書籍編輯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