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位點亮教學

By 2018-02-07 5 月 21st, 2021 數位教學, 觀點 Perspective, 創新教學

十二年國教課綱即將於 108 學年度上路,根據英語文領域的課綱草案,英文老師實施教學時「為提升英語文教學成效,教師應在學校及班級營造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導引正向的學習氣氛與學習文化,讓學生置身其中,以自然的方式學習英語。」(p.26)為達成此一教學目標,在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教學的實施要領為「階段應兼顧聽、說、讀、寫四項語言能力之訓練及整合運用。教學時可運用任務導向的活動,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之字彙、片語及文法於日常生活溝通中。」(p.27)

秉持上述理念與原則,數位教學可以是豐富英語學習環境的媒介,因此筆者想分享如何將數位教學融入英語文學習中,設計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並提升其語言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活動。以下就依設計數位教學活動時須考量的面向提供建議:

選擇主題

在台灣,體制內的學校幾乎都有教科書及教學進度,筆者任教的學校也不例外,因此筆者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會兼顧教學進度,以教科書的主題為出發點來設計任務導向的活動。此外,依據總綱的實施要點規定,各領域的課程設計,應該適切地融入性別平等、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等各項議題。因此,筆者在設計數位教學活動時,除了參酌課本的主題,也會思考是否能將重要議題融入教學當中。

數位教學活動的目的

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使用平板、手機、或是電腦,學生通常相當興奮,也因為如此,數位教學活動容易被誤解為「熱鬧有餘,深度不足」。為了避免教學活動流於空洞,所以筆者在設計活動時,會思考活動設計的目標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態度,又或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思考、判斷與創造力」再發展出適切的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舉例而言,筆者曾經想訓練學生的學習策略,指導他們如何將文字圖像化,以提升他們的記憶力(memory retention),因此要求學生使用應用程式(例如:Sketchpad)將課本的文字敘述做成組織圖(graphic organizer)。此活動設計的目的除了引起學習動機,也是協助學生釐清、組織概念,以及加強他們的理解與記憶。

活動的時間

設計活動時,除了挑選主題以及思考活動目的之外,活動進行時間的長短也是考慮的原則之一。關於時間,以下三個問題是必須思考的:

  • 課堂上有多少時間可以運用於數位教學活動?
  • 學生如果無法在學校完成任務,回家之後是否有餘裕完成?
  • 活動的複雜度是否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而不會有學生袖手旁觀的情況?

筆者通常在開學初或是期中考後較無教學進度壓力的情況下,帶領學生進行較複雜的數位教學活動,譬如筆者曾經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使用網路資源(例如:StoryJumper)來製作有聲書,以訓練學生組織想法、發揮創意、積極表達的能力,此一活動就需要 2~ 3節課來完成。然而遇到期中考前必須教完課本的語言知識時,筆者也可以設計出 20 分鐘就能進行的數位教學活動,譬如:使用教學資源網站(例如:Popplet)讓學生做期中考前的句型複習,以增加學生對句型的熟練度。

選擇適當的工具

在思考過上述原則之後,接下來老師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該選擇什麼工具?」「有哪些應用程式或是平台符合教學需求?」筆者的作法是經常到分享數位教學的網站及社團瀏覽,或是參考其他老師的作法,將新學到的 App 或平台陸續增加到自己的書籤列,然後再找時間自行摸索,待熟悉其操作方式與用途之後,再列入教學資源清單中。日後如果需要搜尋適用的應用程式或平台,這份清單就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分享、回饋、檢討

每次進行數位教學活動,筆者對於學生的投入與用心都非常感動,因此在學生完成指定任務後,筆者一定會找時間與全班分享學生的作品。分享學生的作品也是給全班學生一起學習的機會,學生能從觀摩他人的作品中,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肯定自己的努力,以及思考如何改進。活動進行完畢後,筆者也會反思此一活動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預期的教學成效?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以作為下次進行活動時改進的依據。

行文至此,老師們是否對於進行數位教學躍躍欲試呢?數位教學除了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活動之外,也提供老師專業成長的刺激,讓老師去思考原來教學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不過,誠心建議有志從事數位教學的老師必須先行摸索教學工具,不然課堂上的變數頗多,老師對於應用程式的操作方式不熟悉,而一群學生又等待老師提供指示與協助時,老師就容易手忙腳亂,學生也會因為亂成一團而錯失寶貴的學習機會。

 

作者簡介│廖婉雯

  • 現任臺北市立大直高中英文科老師
  • 榮獲臺北市第 18 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特優(合著)
  • 參與酷課雲十多支線上英語教學影片製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