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前線直擊】用 Line 貼圖串起創意與文化的雙語教學

Why Read This?
以製作 Line 貼圖為主軸,巧妙串聯英語、資訊、美術,讓雙語學習更加生動有趣!本期由雙語教師曾軒岐 Hans 進一步分享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發掘學習的各種面向。一起跟著老師的文字收穫新發現!

上篇文章淺談了以 Line 貼圖製作結合英語教學的雙語課程規劃與籌備,過程中逐步整合與培養學生的美術知能與英語學習(如下圖)。

本篇將細談後製期到上架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機會,讓同學們與教學者都學習到如何理解與尊重不同的文化,進一步突顯出雙語教學的意義。

文字選擇延伸出的文化學習

Line stickers 除了圖片繪製,搭配的英語詞彙也是課程重點。上篇提到的 40 組詞彙只是初步設定,後續的篩選與調整其實都可以是很棒的教學點。

比方說,學習字彙過程中介紹了首字母縮寫詞(acronym),包含 LOL(laughing out loud)、YOLO(you only live once)等等(見下圖)。

(圖為設計初稿,非最後成品。)

其中 “YOLO” 沒有那麼適合,外師表示:「It was very popular in the late 2000s. While it’s still understandable, it’s not as commonly used by younger generations today. 」因為已過時而移除。

也有對臺灣人而言相當出乎意料的建議,我們常使用的 “Oh my God!” 居然有問題!外師建議:「Using expressions like “Oh my God” can be seen as disrespectful by some believers, especially when used casually.」後來以 “Goodness” 代替。

這些來自 native speakers 觀點的建議,都能給學生很好的文化學習。

(圖為與外師討論實景照)

利用多元媒體加深語言的學習

藉由單字本身的文化故事可以帶來有溫度的連結,讓學生不再只是死背單字,如以下兩個舉例:

介紹 “Night Night” 時,播放了 Peppa Pig 短片。Peppa 睡前常說:「Night! Night!」這是小孩或是對親朋好友才會使用的語言,就像是 “bye-bye” 或 “no-no”,可增添溝通上的親切感。

另一個 “My Pleasure.” 字面翻譯是「我的榮幸」,但在日常使用中又會因為用法有其他層面的意思,較難解釋。建議可運用「哈利波特」第一集的影片,當妙麗與哈利、榮恩相遇時說了「Pleasure!」不只代表「幸會!」的禮貌用法,加上語氣表情也巧妙帶出了妙麗驕傲的特質。

(圖為課堂實景照)

上架前後的準備與學習

上架教學的提醒

  1. 審查作品拼字:先讓幾位小幫手初審,教師再複查。注意!一旦上架就不能修改,只能整套貼圖重新上架,因此細心的檢查相當重要。
  2. 協調家長協助:事先請家長代表申請帳號並上架貼圖,之後販售貼圖的收益(創作者本人也須購買才能使用)才能有明確的資料;同時由家長協助能減輕不少教師的負擔。

(圖為學生最後上架販售的貼圖)

上架後的議題延伸

上傳 Line 貼圖需等待審核通過才能上架,而我們有幾個貼圖因審查結果需要修改,也成為和學生好好討論的切入點。

有個貼圖是彩虹七色呈現的毛毛蟲,雖然相當有創意卻被要求修改。原因是上架時適逢卡達世足賽,新聞報導有球迷要帶彩虹旗進場被主辦方阻止,官方回覆:「The use of a rainbow icon can be sensitive due to its variou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藉此機會,向同學解釋不同文化對一件事有不同解讀,我們應予以尊重。

(圖中的毛毛蟲因為使用彩虹色而被退件)

另外,回覆指出某些貼圖可能是學生畫出類似有版權的人物作品,有「copyright infringement」(侵害著作權)的疑慮,因此必須提醒學生,即使只是相似,也必須迴避。

從字的挑選到上架審查,都以尊重文化為主軸,這是在課程設計之初沒有設想到的驚喜。經由第三者的角度來提醒學生是比課室內學到的英語更寶貴的經驗。

教師反思與結語

結合雙語教育,這次貼圖創作讓我們審視自己的課程設計,不論有多少教學方法,依然要回到以學生為中心。

當課程與生活、興趣結合時,由內而外的動力,才是落實雙語教育的關鍵。

此時,英語不再是「被動」學習的技巧,而是想「積極了解」充滿故事的文化,對教與學都受益良多!

(內容照片由作者授權提供)

 

更多曾軒岐 Hans 老師好文分享:

【CC 前線直擊】創作自己的 Line Stickers 貼近學生雙語學習

作者簡介|曾軒岐 Hans

  • 臺中師院語教系學士/輔修美勞教育
  • 英國雪菲爾大學文創管理碩士
  • 臺中市第一屆雙語美勞教師
  • 曾任新北市國語輔導團
曾軒岐 Hans

作者 曾軒岐 Hans

更多文章來自 曾軒岐 Han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