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到寫】有意義的文章才有荼「讀」的可能

台灣學生在面對龐大的課業壓力以及繁忙的補習生活,多半沒有很多「空閒」仔細消化所學所聞,再加上語言的限制,對於寫作當然充滿障礙。而由閱讀引導至寫作的過程,反倒能提供學生思考的契機、便於使用的資料庫以及發表意見平台。閱讀有意義的文章內容才能激發學生動腦思考,而當大腦有了想法後,配上由閱讀所建立的「資料庫」,寫作就相較比較容易著手也更容易產出有「內容」的文章。

篩選閱讀再進入寫作

當了老師之後,閱讀相關的「選材」是每年令人苦惱的過程。除了考量學生的程度,還得配合學生的年齡以及興趣做篩選。找到了看似實用的課本,仍需說服學生這些閱讀練習是有意義的。學生會提出質疑,源自從小到大在學制內使用的課本,其中的內容對於學生總顯得較乏味,而能讓「閱讀」有趣的書本絕大部分是課外讀物。我想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課本的設計不良,而是它的主要目是為了要測驗及訓練學生對於外語中的單字、片語以及文法是否有十足的掌握,而非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耐心以及學習新知的動力。

但是大家學英文的目的是什麼?到底是為了要考試還是為了多一個可以好用的工具?若要成為能使用的工具,難道不需要常常使用,並覺得越用越有意義嗎?

因此,在篩選閱讀內容的過程中除了顧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要考量內容能否在升學之外的世界帶來更多啟發。找到了符合這兩點的文章後,才能進一步好好思考並規劃如何讓學生從可以「讀」,慢慢變成也可以「寫」。找文章以及安排每學期教學內容、進度時,可以配合學校段考時間為規劃依據,從短篇文章慢慢加上長篇文章,甚至段考過後,安排讓學生讀完一本完整的小說或劇本。針對國中生,建議可挑選比較「聳動」的文章內容,太單調的內容其實不管是用英文還是中文,學生滑滑手機便唾手可得,所以我會另找內容引起他們的注意力。 短篇的內容取材自新聞文章,長篇的內容就有可能取材於雜誌或書本章節,等到學生習慣閱讀後,才會慢慢安排以「本」為單位的教材。

挑選閱讀素材的要領

待學生到了國三或高中時,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們的思維逐漸成熟,對於身邊的社會環境也更有知覺,建議挑選文章內容可趨向嚴肅。這裡的嚴肅指得是主題較能發人省思,甚至是平常沒機會接觸的議題,並非難以親民的哲學或政治。例如:可透過閱讀與失憶症相關的小說來討論失憶、失能以及老年所遇到的負面觀感,以及其背後的態度和情緒。這些現象其實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透過小說影射現實、由現實探討社會及文化對於老師及學生是非常有趣的探索過程。當學生是成人時,選材就應當要更加延伸,涉及的閱讀內容就會多是新聞時事,這是為了要培養較進階的單字量、論述、表達想法以及整合資訊的能力。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以上的選材模式很難仰賴單一工具書來進行。其實,不建議在國中以後單純仰賴單一工具書做英語學習。「閱讀」相關的工具書固然有在短時間內訓練閱讀技巧的優勢,但是語言絕對是需要長期經營的,而閱讀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單字的難易度,而是對於複雜句構以及長篇文章的缺乏耐性,導致腦中處理複雜信息的能力逐漸退化。因此適量的安排長短不一的文章,其實對於學生長期與閱讀英語的關係是比較有幫助的。

當學生慢慢開始習慣處理所聞的資訊,這時老師就可以抓緊機會帶領學生開始入手寫作。從不同類型的課堂討論,到帶領學生將想法整合,並由所學所見擷取資訊佐證自己的觀點,是將一篇文章、一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效益的方法。能把所學所聞消化後整理成完整的文章產出更是讓學生內化所讀並從此過程中找到「意義」的過程。

接下來幾篇便會針對國中至成人的選材以及課程規劃上做更詳細的分享,邀請大家持續關注!

 

更多 Sydney 老師好文分享:

和學生一起學習更有成就感
閱讀和影視媒介的影響
荼讀過招
寫作練習五部曲
有趣閱讀課堂活動
有趣寫作課堂活動
簡報及口語表達教學技巧
英語簡報和口語表達成果分享
網路或數位學習資源篩選方式1

網路或數位學習資源篩選方式2

 

作者簡介│Sydney Weng
• 世新大學新聞系、英語系雙學位
• 榮獲教育部跨國培育計畫赴美就讀獎學金
• Smart Kids 美語學校年度成果發表藝術總監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