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任教多年的外僑學校是一個以全英語做跨領域教學的學校,除了每天固定一堂的中文課以外,其餘的學科皆由全英語授課。進入外僑學校就讀必須具備雙重國籍,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母語背景,在這所學校,英語成為唯一的共通語言。學校期望發展出特有的全英語跨領域教學模式,以期能幫助學生順應環境、適性發展,這也和教育部在 108 年新課綱強調「適性揚才,成就每一位孩子」的精神不謀而合。因此,希望能以自己在跨領域教學上的經驗提供教師關於教案設計和課室管理的參考方向,以及提出學生可能面臨的困難和解決方式。往後的文章中,將陸續分享對各科教案的主題設計和建議。
語言障礙與解決方式
學生的英語能力不一,所以一開始需接受英語的紙筆和口語評量,藉此讓教師對學生的英語程度能有初步的認識。以過往經驗,當面對一班不同英語能力的學生時,首要面臨的挑戰就是語言障礙。以下提供五個能夠幫助學生的小技巧:
- 破冰:透過輕鬆的互動(如小遊戲、歌謠、校園分區探索)幫助學生消除緊張、認識新朋友、建立對導師的信任和對環境的安全感。
- 確立共通語言:明確地讓學生知道英語是這個學校唯一的共同語言。無論是授課、作業、評量、溝通、活動等,皆使用英語。
- 慢慢說:雖然都說英語,但每個人有其口音、發音和語彙的不同。因此慢慢說,才能清晰地傳達語言,讓聽者有效地接收和反應。對於完全沒有英語能力的學生更是需要慢慢說,讓他們在不焦慮的狀況下,逐漸地勇敢開口。
- 肢體語言和聲調:當溝通出現了困難時,肢體語言是一個可快速跨越障礙的方法。加上聲調的運用,提供聽者線索,提高猜測訊息的準確性及降低長時間浸潤在陌生語言中的疲乏感。但是,某些肢體動作和手勢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含意,使用時若發現因文化差異引起的誤會,應立即解說,讓學生學習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差異。
- 善用工具書和圖像:曾有不擅以英語表達的學生,隨身帶著雙語字典和即時自繪的圖畫來進行溝通,讓我感受到善用各種口語和文字以外的工具,也能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入門方法和學習模式。
教案設計
在基礎教育中,跨領域學習的核心在於啟發學習動機和能力的探索,透過豐富有趣的學習連結生活、時事和國際社會,學習知識並且解決問題。螺旋式課程設計能將各學科的概念結構由簡入繁、由具體到抽象,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循序漸進地加深加廣。因此,對於跨領域新生,我們會在學習剛開始先設計涵蓋教材內所有單元的概述 ,目的在增加學生認知結構的廣度及潛力開發,進入課程之後,再依照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和動機做調整。
為因應學生的英語能力不同,螺旋式課程在同一個單元和學習綱要下,分別設定了 beginners, on-level, advanced 三個級別所應達成的學習目標和相關練習。在課堂上則以 on-level 課程建立學生的基本知識結構,並透過 on-level 實作練習觀察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力及應用能力。進一步依學生的學習成就和需求,在課堂上或回家作業分別給予 beginners 或 advanced 教材作為輔助或增強,如此一來,便能落實差異化的學習。對於少數連 beginner s教材都無法進入狀況且學習動機低落的學生,經過審慎的評估和親師會談,將進一步制定補救教學計畫。
課室管理
語言的學習就是耳濡目染,跨領域教學更是需要明確地讓學生知道英語是唯一的共同語言。我們開口說、慢慢說 ,就像孩童牙牙學語般不刻意糾正文法,學生還沒準備好開口時不需勉強。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老師、縮短距離感,建議可嘗試 “Getting to Know You” 這個能主動讓學生開口且積極投入的遊戲。規則是由學生向老師提問 Yes Or No 的問題,如:Are you married? Do you play piano? Do you drink coffee? 如果學生能記憶且最快說出五項關於老師的正確資訊,就是遊戲的贏家。當然,這個遊戲也可進一步延伸去認識新同學。
當學生情急使用其他語言時,切勿立即制止或忽視。建議老師耐心聆聽學生的發言並試著安撫情緒,用英語慢慢地引導其進行溝通,讓學生的需要被重視。久而久之,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日復一日的積累,就是學習英語最好的教材。不光是侷限在教室或課程,當師生共同學習、用餐、玩樂、參與各項活動賽事,在校園讓學生浸潤在全英語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適應、互動且快樂生活,就是促進語言發展最好的方式。
作者簡介|Mina
- 資深外僑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