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魚吃,不如教學生如何釣魚
閱讀策略教學就是教學生如何釣魚。
學習者在面臨英文檢定考試時,例如:全民英檢、多益或雅思…等,難免會遇到生字,若學習者懂得使用英語閱讀策略,便可有智慧地猜題。在閱讀英語期刊或書籍時,一邊查生字、一邊看文章,會打斷閱讀的流暢度;這時,若能利用閱讀策略,在閱讀上勢必能順暢許多。但,該如何進行閱讀策略?列出以下觀點:
閱讀策略與閱讀方法
英語閱讀主要的目的是理解。許多研究已証實:閱讀策略對增進閱讀理解力是有效的。一些研究者也發現:擅於閱讀者比弱讀者使用較多的閱讀策略。會運用策略的閱讀者,如果碰到不熟悉的生字,就用某些特定策略以解決理解的問題。由此可見閱讀策略的必要性,以下介紹一些常用的策略:
- 準備:
先找出適合自己程度的讀本,把注意力聚焦在要閱讀的文本,思考閱讀的目的何在?要搜尋某些事實資訊或想得到一些背景知識?或想理解一個複雜的主題?
- 預覽:
預覽是快速瀏覽一遍,可以讓大腦在吸收資訊時,先對文章內容的大意有所了解,例如:看一下標題、次標題、導論、關鍵字…等,或看看圖表、照片、表格,這些都是提供文章主旨(main idea)的要素。
- 預測問題:
閱讀前與閱讀時,可以隨時提出問題。閱讀前,先看一下分段標題(heading),並從文章中找尋答案,通常用 6W(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問自己。
- 找出關鍵字:
針對自己的提問,可以找出關鍵字、主旨、支持性細節…等。通常每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文章的分段也有其支持性概念(supporting ideas),用以支撐和說明全文的中心思想,並要分辨哪些是事實資料(facts),哪些是作者意見(opinions)。碰到生字,先別急著查字典,試著從上下文 (context) 來猜測生字的意義,以維持閱讀的流暢度。
- 閱讀後:
練習寫出文章摘要(summary)或是試著用自己的話重新敘述其重點。
以上提供的閱讀步驟是概括性,老師可在教學中實行,或自學者也可運用在自學中。
自 1980 年代起,精通閱讀的學生使用的閱讀策略,以及他們如何使用這些閱讀策略備受關注。同時教學者開始教導弱讀學生認識並使用閱讀策略,以改善其閱讀理解力。Pearson 等人(1992)研究發現,精通閱讀的學生會將先備知識和文章作結合、問自己問題、導出推論、區分重要和次要的觀念、修正錯誤的理解並監測理解的正確性。Paris 等人(1991)認為閱讀策略是可以直接教導的。但是沒有單一的教學方法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所以閱讀策略教學法應依學生不同的需求而加以調整。
英語閱讀策略和廣泛閱讀相輔相成
在 1970 到 80 年代,Stephen Krashen 的輸入假設理論(input hypothesis)在語言教學上造成極大影響。從輸入假設理論的觀點來看,提高語言習得的最佳方式是提供學生大量「可理解的語料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 提出藉由廣泛閱讀(extensive reading)可增進閱讀理解、字彙、拚字、文法和寫作能力。此外,Day and Bamford (1998) 提出十項成功的廣泛閱讀之特色:
- 學生儘可能地多閱讀。
- 教師應提供各種主題的書籍,鼓勵學生閱讀。
- 學生選擇自己想要讀的書,而當其發現書的內容不吸引他們的時候,可自由決定更換另一本閱讀。
- 閱讀的目的通常和愉悅、獲得資訊和理解文章內容有關。
-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獎賞,閱讀後的練習盡量避免。
- 閱讀的內容,在字彙和文法方面不要超越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的過程幾乎不用字典,免得影響閱讀的流暢度。
- 學生可依據自己的步調,個別且安靜地進行閱讀。
- 閱讀速度通常是快速的,因為學生所閱讀的材料,對他們來說是容易懂的。
- 老師要引導學生達成計畫的目標,向學生解釋廣泛閱讀的方法,記錄學生所讀的書名,並且引導學生從廣泛閱讀計畫中得到最大的收穫。
- 老師是學生閱讀的典範。老師是閱讀群組中的一份子,展現出良好的閱讀者風範,作為學生的楷模。
參考書目:
Day, R. R., & Bamford, J. (1998). 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Torrance, CA: Laredo Publishing Company.
Paris, S. G., Wasik, B. A., & Turner, J. C. (1991).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readers. In R. Barr, M. Kamil, P. Mosenthal, & P. D. Pearson (Eds.),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Vol. II (pp. 609-640).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Pearson, P. D., Roehler, L. R., Dole, J. A., and Duffy, G. G. (1992). Developing expertis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S. J. Samuels & A. E. Farstrup (Eds.), What research has to say about reading instruction. (2nd ed., pp. 145-199)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更多史穎君老師好文分享:
作者簡介│史穎君
- 現任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 華視空專英語會話主講老師
- 英國女皇大學英語教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