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 2030 雙語政策的翅膀,親眼見證著語言教育現場靠往雙語課程挪移,身為初出茅廬的英語實習教師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教學上的不確定。為服膺新政策,並挑戰自我,筆者與夥伴合作設計跨領域雙語課程設計,並有幸於 2021 年「國民小學教育階段雙語教學教案設計競賽」中取得佳績,以下將分享此雙語教案的設計理念與反思。
(此為筆者建構雙語課程步驟)
設計前:定調雙語課程
課程設計時,最大的難題就是「定調雙語課程」。身為英語教師,很容易不小心就變成教英語而不是進行雙語課的窘境。因此,在設計雙語課程之前,請務必與課程夥伴達成共識,如:此次教案是以「釐清學生學習內容」為課程設計核心,搭配雙語課程不可或缺的跨領域內涵,依此決定相關理論、領域……等教學要素,最終設計出四堂六年級「健體與綜合」雙語課。課程基本架構如下圖:
設計時:四步驟循序建構雙語課程
第一步:確認教學領域
教學者不一定能自行決定教學領域,但如果平常就將時事或新聞納入思考範圍,遇到適合的主題就能很快定下相關領域。以本教案來說,順應當時正在進行的東京奧運為背景,團隊決定以賽事所涵蓋的溝通合作和品德精神發想課程設計,下圖為設計教案時可先列出融入的學科領域與議題,讓教案更加清楚有且有設計方向:
接下來就是參照主要領域在十二年國教中的領綱,對應其內涵與課程目標,才能在教學時不偏離該領域的學習重點。
第二步:確立語言目標
雙語課程將「英語」視為一種溝通的工具,亦即教師使用英語為媒介傳達該領域的學習重點。
因此,除了學科內容目標,更須在一開始就設立「溝通語言目標」,給予學生適當的語言學習鷹架,讓他們同時擁有輸入 (inputs) 的知識,也有足夠的語文鷹架讓他們有能力自行輸出(outputs),如下圖:
然而,這也是雙語課程令人頭疼的地方,因為在設計課程時,必須同時參照「英語文領域綱要」以了解學生的英語背景知識 (background knowledge),才能運用已知引導未知,並依學習狀況與程度作教學上的調整。
第三步:分析教學需求
如果「學生與教材的分析」是課程設計的基礎,「教學技巧與策略」就是引領教學的明燈。然而,要如何讓英語非母語的學生透過英語理解課程內涵,除了語文協助外,更需靈活運用相關教學技巧。
呼應 CLIL 教學的即學即用,使學生在教學主題下,成為語言的使用者,並得以清楚理解與發展適當的語言知識及其技巧,給予句型結構的學習鷹架,並以圖卡作為跨語言溝通的視覺輔助,如下圖:
而在語言使用方面,課堂內的目標語雖為英語,但也需要根據學生的程度與先備知識輔以母語中文進行學習。此次採取的教學策略為 recasting,由教師協助學生在母語及英語之間的轉換,並顧及了語言溝通之流動性,如下圖:
第四步:評估有效檢核
此課程是藉由任務導向(task-oriented) 的設計,得以讓教師在教學中評核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下圖中『學習檢核』:
設計時的考量:
- 認知發展部分,顧及各層次的發展順序。
- 從記憶理解到應用分析與創造,重視各層面之培養。
- 學生能身體力行並有系統性的學習,在課堂中循序漸進地補足相關學科內容與語言技能。
- 使學生能有自信展現更高層次的認知表現。
- 提供的學習單、身體活動以及實際操作成果,都能有效檢核學習並給予即時回饋。
結論
很開心能有機會與大家簡短分享本次設計跨領域雙語課程的心路歷程。在雙語教學這條路上,筆者實實在在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但相信透過一次次的嘗試與演練,我們都能逐漸茁壯。
(本文特別感謝指導教授健康與體育領域專長的吳國誠老師、教育系莊雅婷同學)
作者簡介 | 王思惟 Sarah Wang
- 臺北市立大學英語教學系畢業
- 國民小學教育階段雙語教學教案設計競賽 佳作(2021)
- 教育部夜光天使計畫英語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