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語教學界大家都在談 STEAM,尤其是從 STEM 到 STEAM 當中那個新來的分支 ─ Arts。英語老師們應該常常在心中無聲吶喊:「究竟教個英語要有幾種才華啊!?」同時身為英語老師也是手作老師的筆者,常常聽到這種求助無門的哀嚎。其實,英語、繪本再結合手作,就是一個能連結英語教學與藝術的魔法通道。
舉例來說:當我們介紹了 can vs. can’t 的句型後,我會帶入像 “ I Want to Eat This!” 這樣的繪本,故事中有大量 “You can’t eat _____, but you can eat ______.” 的句型重複出現。看完整本繪本,孩子們對於此書要傳遞的訊息通常都能清楚,這時會將學生分組並分派不同動物角色。每組整理動物可能想吃但不能吃的東西,以及動物實際該要吃的食物。各組分別表達完後,就可以利用卡片信封袋及空白名片來製作成各式動物與食物,藉以練習書籍中的句型,製作方式如下:
- 將信封袋口設計為動物嘴巴的圖像,再將各式食物畫在空白名片上。
- 老師先把所有的食物任意放進不相配的動物信封中,每個同學掏出食物時要說出 “ I want to eat this.” 其他組員要回應 “You can’t eat _____, but you can eat_____.”
- 如果還有時間,通常還可以做創意發想,比方說把地球作為信封主體,以環保意識作為素材,讓孩子想想要餵大自然吃些什麼。
- 課程結束後,可以把各組的信封收集起來由側邊裝訂,便成為一本信封書,學期末複習起來特別有趣味。
課程的目的是期望用這樣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對循環練習不排斥,以利加強學習印象。
依學生的學習面向來選擇教學方式
在學習活動設計中,我們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特質,視覺型的孩子必須有圖像文字輔助、聽覺型的孩子在歌曲念謠中能快速的朗朗上口…等,而手作過程中需經歷的行動、理解、構思、文字選擇、重複等過程,就可滿足多數孩子們在學習操作中許多的面向。因此,每當我在進行念謠、歌曲、繪本、文法等主題,預告後續的小手作單元時,學生們多半表現躍躍欲試,且在學習過程中提升了觀察力、專注力也大為增加。因為,當每一個學習步驟,都是他們能夠建構屬於自己作品的元素時,孩子們能夠更本能性的消化吸收並轉化為產出。在我的經驗中,連一向安靜的孩子,都會積極地問問題,以求自己的作品更接近心中所想像!
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帶入的手作不該是炫技,而應是鼓勵學生表達的一種手段,只要願意動手試試看,作品通常都會因為灌注了個人特色,而讓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都有機會應用所學的語言,並藉由不同練習的模式介入而使學習印象更深更持久。反之,若老師自己試過幾次都覺得很難的手作,當然就不適合放到課程中應用。
繪本手作的延伸可能性
- 直接從繪本書中作延伸
現在市面許多書提供了許多手作基本的概念、基本的互動 (像是貼紙書),這樣的概念老師可以很好延伸運用在教學中。我自己很喜歡的 HuGiggles Books 出版的一系列劇場小讀本 ,提供了硬紙小圖卡,只要拆下來,便可在書後頁的場景圖中,來進行繪本重述的練習。
[劇場小讀本與搭配角色卡]
[故事內文與相對應的角色]
[劇場頁可以使用角色卡片進行重述]
而這樣的模式很簡單就能複製到各種類型的繪本裡,透過場景圖的製作,可以讓學生回想故事的背景連結與轉換,再加上角色的個別圖像,更可以分工做到角色挑選、繪製和演繹。
- 從網站找靈感
像是臉書的教學社團 以及 Pinterest 之類的網站,常常有許多看著圖片就能操作的簡單手作。記得這個重點:如果您看著圖解都做不出來,就不適合在課室中操作!手作只是一個輔助語言產出的工具,不能反而讓大家都只是安靜地做著勞作,然後一堂課就安靜的過去了。比方說,《給我/你咬一口》楊沛綸老師依這本書延伸發展出書籤的做法,快速簡單、摺紙技術容易、教學時間只需約 5 分鐘,就可以讓大家使用做好的小怪獸/動物書籤,應用或延伸繪本的故事,當作手指偶進入對話或進一步做故事創作。這樣的活動連害羞的孩子都很喜歡,也能藉由怪獸的分身增加語言練習的機會,最明顯的是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增加許多的抑揚頓挫,使得語言生動而富有情感!
有一點心動了嗎?如何讓繪本的魔力繼續在英語教學上延伸,手作絕對是個好幫手!一起來吧~
註:圖片出處皆取自於《HuGiggles Books 》系列。
作者簡介│Flora Chang
- 英語兒幼師培 講師
- 手作老師
- 專業語言營隊策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