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許多認真的英語老師,總是用盡內力讓學生熟悉文法句型、勤於幫學生改作文、傳授各種技巧增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力、在課堂中也總是熱情地邀請學生大聲說出英語。但每當聊到學生的聽力程度如何、有沒有進步時,老師們總是語重心長的嘆了一口氣。我知道老師們有苦難言,聽力技巧的培養,實在有點鞭長莫及。
不過老師們,你並不孤單,因為幾乎對所有英語為非母語的學習者來說,聽力理解是最困難的任務,因為「英語聽力,不光是用耳朵聽」。
學生聽不懂的情況與可能性太多,有時學生聽不清楚,可能來自於實際的限制或周圍有其他噪音,也有可能是音頻錄製或是播放的設備不夠好;此外,純聽音檔的聽力測驗,由於缺乏其他如嘴型或肢體動作等線索,學生理解的難度也相對高很多。為了確認學生聽力的理解,我們往往會用閱讀或寫作等題目作為評量工具,倘若學生答錯,也極有可能是因為看不懂問題而不是聽不懂;有時候聽不懂也可能是心因性的,例如:學生聽到生字就亂了陣腳,導致後面一大段全部都聽不進去。
除了上述惱人的問題以外,根據教學診療室的線上調查,老師們遇到的英語聽力教學困擾還包含:課堂時間練習不足、不知該如何評斷學生學習成效、教材內容與實際聽力情況有落差,以及教材資源運用時機的拿捏、如何時開始聽多元口音教材…等問題(統計圖表如下圖)。
親愛的老師們,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了解到,您不能只想著聽力技巧,「建立自信心」與「培養英語聽力技巧」同等重要。為了避免教材內容與現實聽力情況落差,在課堂中運用設計精良的活動引導學生建立並運用聽力策略,同時培養自信心,才能有效的養出學生的英語耳。以下提出三個聽力學習上的迷思,以及因應之道:
一、英翻中的習慣
要擁有一對英語耳,你的學生需要理解和回應的能力,而非翻譯的能力。雖然許多老師因為想幫助學生理解而將內容翻譯給學生聽,但是如果等待翻譯或直譯的習慣一旦建立,會帶給英語學習者諸多限制,反而使得學生無法流利地使用英語,常見的例子就是,當學生發現在聽力內容中出現一些不會的字就會停下來,一旦卡住就會開始慌,要是面對重要考試那就更慘了,很有可能以一步錯全盤皆輸的悲劇收場。這並不是說我們最好都別讓學生翻譯,有時候從第一語言邁向第二語言的學習,翻譯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但一旦學生理解了語言的意思之後,我們應該轉而輔以實際運用為練習,而非僅停在中翻英、英翻中的活動上。
那要怎麼教新單字或是增加聽力能力又不侷限在英翻中呢?我們首先必須理解學生學習新語詞的大腦反應。一般來說,當學生聽到一個新單詞或一種表達方式時,大腦需要一些東西來綁定它,在此如果能利用學生的多元智能,將會使效果大大加分,因此建議老師可以利用四種方式來加強印象:
- 脈絡:幫助學生在聽力文本的上下文中找到線索,理解整篇文章的脈絡。
- 圖片:利用圖像記憶,讓學生以後再次聽到這個詞時,圖片能浮現在腦海中。
- 動作:如果是動詞,可以讓學生做出動作,印象一定深刻。
- 同義詞與反義詞:利用其他英文字解釋新的字詞,能大幅幫助學生英語理解力。如果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英字典。
此外,在英語聽力練習進行時,老師若能幫助學生以輕鬆愉悅的心情面對,不緊張、不恐慌,用親切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理解,也能夠大大提升學生自信的建立唷!這也是利用多元智能的概念導入聽力練習,輕鬆解除教材內容和聽力實況有落差的情形。
二、聽力不等於單字力
第一次利用新的聽力材料讓學生練習時,請試著先不讓學生接觸字幕或文本,鼓勵學生專注在「聽」上面,不受其他影響,待第二或第三次的時候再導入文本。畢竟現實生活中的溝通也是沒有字幕呀!我會如此建議原因有三:
- 我們不希望單字力差的學生在學習聽力技巧時處於不利地位。學生單字力很差可能原因有很多,如年幼、視力不佳、學習障礙或其他文化不利因素…等,但是,他們還是可以建立很強的聽力和理解力的。也就是說,在不會閱讀與無法寫作的情況下,一個人聽力與理解的能力仍可以達到一定的程度。試想台語在沒有文字以前,仍被許多人使用與理解,雖然我們希望學生在學習英語文的時候,四個能力都能並進,但是我們必須理解,讓某個能力成為另一個能力的絆腳石是不智的。再者,理解聽力不等於單字力的前提下,多種口音的聽力隨時可以導入,因為,聽力不等於單字力,就像台語、客語都有多種口音,無須刻意避開。
- 您可能會問,那單字力本身就很強的學生,也不建議給文本嗎?我也建議不要。原因是,當有文本時,這些學生會大量倚賴他的強項,而沒有真正的在聆聽,聽力自然難以進步。建議在第一次沒有字幕或文本專心聽完後,老師可以進行一些問題討論,之後再讓學生在字幕或文本的幫助下再次收聆聽或觀看。
- 在沒有任何文本或翻譯輔助的情況下,學生發現自己能聽懂時,信心就會出來了。再者,這樣的情況和實際生活更接近,是更加理想的。在此也建議老師,對於聽力評量上可多些課室中的觀察,而不只侷限於紙本測驗。畢竟,聽得懂是我們樂意看見的成果。
三、反覆聆聽教學音軌的精熟學習非真實情境
我們希望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能夠溝通,溝通包含傾聽、理解和回應。英語聽力技巧的掌握,很大一部分涉及閱讀說話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因此比起單純音軌,運用影音的素材如影片更能培養學生聽力技巧。選擇影音素材的重點在於選擇沉浸式影片,也就是內容呈現出真實世界,如電影預告片、新聞和鼓舞人心的演講,會比特意錄影的單元式內容來更具真實感。當然也有很多沉浸式的教材在課程設計與影音錄製的水準都相當高,若您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屬此類,當然可以放心使用。
透過沉浸式的素材來學習英語,即便未來學生接觸到英語聽力的情況是無法見到對方,如:廣播或電話…等情境,也能透過過往的練習,產出合理的想像,理解說話者的意圖、情緒與連帶的身體語言。課堂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倘若您的課程是利用這些真實的教材影片等教學資源,您可利用翻轉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在課前、課後先預習語複習,效果更好。
培養「英語耳」無法立即見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大家一個方向,讓聽力教學更加有效率。
作者簡介│范雅筑
- 15年英語教學資歷
- 托福網路測驗專業發展工作坊認證講師
- 微軟創新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