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立志當一個老師,打從上幼稚園開始的第一天,我就對於那位把我關在教室裡,對我的嚎淘大哭無動於衷仍然能繼續上課的人印象深刻,原來她的名字叫「老師」。上了國小一年級,因為寫了一個錯別字「頭」,被老師當庭打頭,我心裡訝異著為什麼「老師」可以打人?小學六年我年年當班長,天天在學校享受著老師賦予的「管理」同學的權利,小小心裡面更期許自己長大也要當老師,可以「好好管理」我的學生。
上了國中青春叛逆期,我依然還是班長,遇到了一個以學生為主、以校為家的老師,他全心全意的投入教學、賞罰分明、恩威並用,每天看著他利用課餘和午休時間個別指導同學功課,放學後和週末奔波於一個個家庭訪問和電話拜訪,和學生的家長們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對學生無條件的關愛和付出,深深地改變了我自小對老師威權至上的印象,並對「老師」這個職業添上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有教無類的新元素,這樣的元素是溫暖的、有支撐力的。「人師」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我年少猖狂的青春歲月裡。
記得剛從美國讀完研究所回來,第一次站上學校講台、第一次和同學們的眼神交會及下課時的互動,我的國中老師教學的熱忱總是深深的引領著我。直到有一天,有位同學下課時來跟我說了一句話:「老師,像你們這種很會讀書當老師的人,都不會了解我們書讀不好的人的痛苦啦!」當下我的笑容是很尷尬、心裡是很驚訝的;一方面是震驚他的坦白、一方面我一向自認為我上課精采且內容很豐富。當下腦海裡浮現的是研究所老師開學第一堂課的開場白:If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you have to know how learners learn and how you teach. 學生的一句玩笑話提醒了我,我只不過是一個在講台上賣弄學識的人,我完全不知道他們的起點,也不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感受。學生們的成績和報告是我了解他們的管道,這位同學的心聲提醒了我,學生的學習模式、興趣和能力都是為人師表的我必須要去了解,我必須放下身段走進他們。身為一個老師常常因為對於教材的熟悉,忽略了學生是初學者的心態和學習歷程。多年下來我已忘了當年學生的姓名,但是很謝謝他開啟我以學生為本位,教學相長的大門。
教書生涯隨著人生角色的轉換成為人母之後,離開了學校進入補教職場,對於教育有了更進一步深刻的體悟。感恩學生和家長們讓我有機會在面對他們的衝撞或反其道而行時,停下來思考身為一位老師「要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和預設的教學效果」、「如何向學生和家長溝通教學理念」、「如何調整熟悉的方法和教材來教學」。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好好坐在椅子上聽課,乖乖地回家寫功課,也不是每位家長都認同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但是在一來一往的過程裡,我們互相建立了一點一滴的信任,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經說:「教育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如今網路和 3C 產品的發達,讓傳統教學進入一個翻轉的時代。我開始在教室裡加入網路資訊和設備,協助學生使用網路獲得和整理更多的訊息,也透過多元的活動來評量孩子的學習成就,例如:活動英語閱讀袋、電話英語口說練習、 配合時事的自編英語月刊、課餘的節慶活動、年度大露營…等等活動,藉由老師們和同學們一起走出教室,在不同的情境下互動,增進彼此的了解。多年實施的成效讓我們發現學生們和老師的配合度增加了、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和了解增加了,本來心裡抗拒學習的孩子也願意坐在教室裡聽課了,因為他發現老師不再是逼迫他寫功課和考試的人。在「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蹟」裡作者雷夫.艾奎斯 (Rafe Esquith) 老師說:「我這個老師沒有特別突出的創造力,於是我決定給他們我能力範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給學生再多的獎賞也比不過我們真心的陪伴,對他們一生可以起更大的作用。」
從事英語教學工作 30 多年了,深深體會在人生不同的角色裡,教師只是其中的一環角色。透過教學的平台和學生以及家長的互動過程中,我們完善我們的教學能力、鍛鍊我們的胸懷、開闊我們的角度。從不擔心 AI 人工智慧會取代了老師的角色和工作,因為人際互動的溫度是無法取代。在此也透過個人教書生涯中的點滴,跟大家分享日常教師自我成長和管理的好方法:
- 時時好心情 (好心情才能有好的角度)
- 天天好飲食 (好的健康才能有好的教學品質)
- 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 (規律的老師才能有規律的課室管理)
- 對新的學習抱有熱情 (掌握時代脈動和工具強化教學成效)
- 永遠抱持著歸零心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學生才是學習上的主角)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教育這條路上做樂合一。學生是多元的,在英語教學裡讓學生看見自己的亮點, 建立學習高峰經驗,才是身為老師最關心的事情。
作者簡介│Sarah Lin
- 林肯美語創辦人暨課程總監
- Simply Listening & GEPT KIDS 作者
- 美語教學師培與親子教育 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