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語學習與戲劇 Play 在一起!

By 2016-09-12 6 月 29th, 2023 戲劇英語教學, 人物 Figure

對張麗玉老師而言,「Play」是玩樂、也是戲劇;我們熟悉的兒美教學不外乎玩各式各樣的互動遊戲,因為遊戲是教室內的破冰活動,能凝聚團體動能、激發學習動機、降低學習的焦慮感。而將戲劇融入教學,因為有角色,所以多了個性的展現;因為有聲音道具,所以給了學生發揮空間,良好的互動成效遠遠超乎想像,也讓老師們常常可以從學生的表現獲得驚喜。

參與戲劇的學生有了自信,也看見自己在英文學習中無限的可能性

回想起如何想到將戲劇元素結合英語教學,張麗玉老師說是在她大學畢業後,進補習班擔任兼課英語教師的時期。第一次走進教室,她回憶:「沒有一個學生坐在椅子上,他們全都蹦蹦跳跳不受控制」,讓她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看到英語短劇劇本,心裡很想讓學生試試看,便大膽地與老闆提議在學期末舉辦英語戲劇比賽,滿懷熱情的她,開始利用兼課外的時間陪學生排戲。

比賽準備過程中,老師讓學生不光是背劇本,也教他們試著將感受帶進表演裡,她發現原本對英文興趣缺缺的學生,參與過英語戲劇的練習及表演之後,變的越來越喜歡英文,甚至在畢業後還持續不斷的學習英文。

她相信,從課本內容延伸到戲劇對話,不但提供學生一個發揮的空間,他們還可以展示各式各樣的能力。團體當中難免有人因為害羞不敢上台,但張麗玉老師鼓勵擅長繪畫的學生幫忙製作道具、擅長口技的學生幫忙配樂,讓每個孩子都有能力貢獻,不會因為考試沒拿到滿分,對學英文感到受挫,反而在團體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發揮各自的才能獲得成就感。

經歷過這樣的過程,她肯定地說:「孩子在戲劇裡面的樣子是不一樣的。」

1sabina

對語言的需求

變成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

我們都知道,1 歲多的幼童還無法用言語表達需求,有時哭鬧是因為肚子餓了,如果媽媽幫寶寶餵奶時都說:「吃ㄋㄟㄋㄟ喔!」嬰孩就會漸漸發現跟「ㄋㄟㄋㄟ」這個詞語相對應的物品,之後肚子餓時便懂得發出「ㄋㄟㄋㄟ」的聲音來滿足需求。也就是說,「需求」讓幼童主動學習能夠表情達意的語言。

相同的邏輯運用在英語學習中,張麗玉老師提到她曾讓學生扮演小紅帽,當小紅帽遇到大野狼的時候,學生不知道「害怕」的英文怎麼說,但又必須要表達出畏懼,在主動問老師單字並且知道怎麼說之後,就會記住“Afraid”是害怕的意思。

戲劇融入英語教學如何開始:當一個 Playful 的老師

意思是,老師要比學生更像孩子、玩得更瘋。

擁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張老師分享曾經參加過戲劇工作坊的心得,她發現,學生看見老師玩得比他們還投入,就變得更願意參與在戲劇中。不管是老師或學生,她覺得每個人從小就喜歡演戲、喜歡玩扮家家酒,因為我們可以在裡面接觸各種角色互動、溝通的方式。

如果每學期的課本重複教一樣的英文對話,可預期性高,不僅學生的學習突破有限,老師也很容易倦怠;但是,加入戲劇元素,用相同的文本,師生一起發想不同的對話情境、遊戲方式、創造角色、心境轉換,就會在教室內激發不同的火花。這樣的方式,即便是沒有戲劇背景的老師,也能夠靈活運用;戲劇內蘊含的不可預期性,讓老師對教學、學生對學習都充滿期待感和成就感。

「正因為我們可以在劇情裡假裝成不同的角色、一起討論如何呈現出好的成果,所以戲劇不僅是老師主導而已,而是師生共同創造的過程。」

 

2sabina

Keep Playing

保持源源不絕的動力

正面影響每一個學生

在與我們分享學生的收穫與轉變、以及老師們可以運用的方式之後,可以感受到張麗玉老師的無限熱情,還有提到學生時欣慰的樣子。

整體來說,除了課堂學習之外,希望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可以肯定自己的地方,對自我不是感到挫折而是充滿信心,看到學習者眼中發光發熱的神情就是她最大的動力。

對老師而言,英語和戲劇都是跟人接觸的媒介,她熱愛英語教學,願意主動求知並且將好的方法運用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她也很喜歡和其他老師討論分享教學理念,有時候能得到肯定,或是新的刺激與想法。

張麗玉老師說,戲劇不等於演戲,老師也不單只是教學生表演而已,在不同成長階段、擁有不同特長及學習需求的情況之下,戲劇教學都能在英語學習者身上活用,藉此突顯他們某方面的才能,更重要的是,創造出他們渴望學習語言的動機。

 

│張麗玉│

  • 國立臺南大學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Caves Connect

作者 Caves Connect

更多文章來自 Caves Connec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