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_isabelle

【老師心理話】多元智能這樣用!掌握4個重點,讓你成為課堂觀察家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中,提到人們除了認知能力外,同時存在著語文、邏輯、空間、音樂、肢體、內省、人際與自然觀察這八個面向的智能,這些智能通常以複雜的方式交織而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智能組合,也有能力將它們發展到某個水準之上。

現代許多教學模式的改變,其實也奠基於多元智能的理論背景,如: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歷程、強調真實學習情境……等,目的是藉此確切反應出學生多面向的能力。而評量也因此朝向多元化發展,鼓勵教師跳脫紙筆測驗,看見學生在不同情境的學習面向與能力,尊重多元智能發展並重視個體差異。

其中,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觀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在多元評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據,幫助我們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發現需要協助的學生,並隨時調整進度。

「觀察」看似簡單直覺,卻也容易讓人摸不著頭緒,找不到著力點。因為不像檢核評量一樣有項目可循,所以若想將觀察作為評量的一部份,教師需要練習才能付諸實行。觀念上也需要調整,除了評量學習者學習成效,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上的問題,透過改變教學策略或方法,才能提供更適切有力的引導。

 

那麼「有效的」課堂觀察該如何進行呢?以下整理出 4個要點,希望能幫助老師建構一套有系統的課堂觀察模式,為提升學習成效助攻。

  • Observe in different settings:基於多元智能理論,創造不同的教學情境,觀察學生在其中是否有不同的學習表現。如:針對reading fluency,教師可設置 guided reading, peer reading 等活動中,從中觀察學生的表現。
  • Start with a plan:比起漫無目的的觀察,擬訂計畫、鎖定目標可以更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老師可以用3W1H進行思考:
    • Who to observe?
    • What to focus on?
    • When and how long will the observation be?
    • How to record the observation?

  • Focus on the facts:保持開放的心態,專注於學生實際作為和話語,不在當下主觀解釋與評斷,有助於看見更多細節。
  • Record and reflect: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記錄方式,並適時註解觀察到的現象,持續記錄一段時間後,就能累積一份質性資料,作為調整下一次教學計畫的依據。建議將教師的發現適時適量地回饋給學生、家長,將重點放在個人突出的表現而非與整班比較,既可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也能協助家長看見學生的優點。

 

多元評量執行起來確實不容易,尤其是課堂觀察的部份,需花費較長的時間心力去嘗試與調整,但換個角度想,老師們正在做的事情除了可以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讓自己不斷學習和改進,讓自己教得更好,也讓學生學得更好。相信這樣的觀察練習,可以增添教學工作的挑戰性和有趣度,同時讓老師在實踐教學策略時更到位。

 

 

參考資料:

看更多老師心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