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的老師在課堂上嘗試數位教學,數位教學有一些優點,例如:打破傳統單向式的教師授課模式、增加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時間、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等,但是對於初次使用數位裝置於教學的老師而言,在實際操作上可能會面臨一些難題。以下筆者將就自身經驗,提供 2 個化解這些難題的小錦囊,希望能夠協助有興趣的老師踏出數位教學第一步!
難題一:數位裝置在教室內該扮演什麼角色?
小錦囊一:數位工具是很好的教學助力,但不能被科技綁架
於教學現場使用數位裝置的老師,並不是讓數位裝置易客為主,非得每堂課都使用數位裝置不可,教室的掌控權還是在老師手上。老師應該在心中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與理念,時時提醒自己是「利用」數位裝置來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老師在設計課程時,心中應該已經有清晰的課程主題與架構,而數位裝置的角色是扣合教學主題,協助老師達到教學目標應運而生的工具。有時,老師很容易在在龐大的數位資源中迷失,反過來被眾多的數位教學資源牽著鼻子走。
以筆者任教的高中為例,一週有 5~6 節英文課,平均 1~2 週會上完一課(lesson),一課一主題,譬如:旅遊、環保、兩性平等、名家短篇故事……等,針對每一課的主題,筆者會在課本提供的教材與教學活動之外設計一些暖身活動或者延伸活動活動。筆者曾經在上到 O. Henry 的短篇故事《After Twenty Years》時,設計「使用平板電腦,讓學生將課文故事畫成漫畫」的活動。當時學生是兩人一組共同完成這項課堂作業,一節課執行下來,筆者觀察到利用數位裝置融入教學帶來的好處為:學生的繪畫天分被激發之外,學習興趣更是大幅提升,此外,學生在操作平板的過程中,為了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不知不覺就將課本的短篇故事讀了好幾遍,以往老師要求學生安靜閱讀課文,而學生顯得意興闌珊的情況幾乎不復存在。
這是學生在課堂上操作平板電腦來完成作業的情況:
這是學生利用一節課完成的作業:
難題二:老師可以從哪裡獲知數位教學的資源?
小錦囊二:數位教學不孤單,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是你的戰友
另外一個老師常遇到的問題是:要從哪裡得知有哪些數位資源可以使用?筆者認為參加研習是一個經濟實惠又有效率的方式,除了講師分享自己的觀點之外,對於到場參加的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同業之間教學經驗交流的絕佳機會,上述活動就是筆者在研習場合得知的。
對於無法參加研習的老師而言,在家自學也是很棒的方式,畢竟網路的力量無遠弗屆,無論何時、何處都可以學習。筆者曾經透過網路得知的數位教學資源不勝枚舉,譬如:Coursera 就有許多關於數位教學的課程(Get Interactive: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以及 Powerful Tool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eb 2.0 Tools 等)。
此外,有些老師也會將教學經驗分享在部落格、Twitter、或是 Facebook 上,如:Richard Byrne(https://twitter.com/rmbyrne)以及 Donna Baumbach (https://twitter.com/AuntyTech)兩位教授的 Twitter。除了國外教師的經驗分享,國內也有許多英文教師在 Facebook 上成立社團,不藏私與同業共享寶貴的教學資源,例如:Facebook 上的社團 iPad Seeding Teacher、高中英文老師葉中如的 iPad Teacher Ruth 以及國中英文老師蔡鈺伶的 iPad English Teacher Grace 就有許多於教學現場使用數位裝置的經驗談。
結語
對於 1980 年代後出生的「網路世代」或「N 世代」而言,他們習慣於使用新興科技,以及同時間操作多重任務。他們的認知模式、心理特質、學習方式,與許多習慣按部就班、依賴聽講與閱讀來學習的老師們大不相同,自然也給目前在教學現場的老師帶來極大的挑戰。因此,老師如何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促進 N 世代的學習,關鍵其實在於老師的心態。如果老師願意正視這股銳不可擋的數位學習潮流,願意去了解數位裝置如何協助老師教學,相信以老師的專業加上數位科技的輔助,1 加 1 的成效絕對是大於 2 的。
作者簡介│廖婉雯
- 現任臺北市立大直高中英文科老師
- 榮獲臺北市第 18 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特優(合著)
- 參與酷課雲十多支線上英語教學影片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