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學會用微小力量改變世界的探究式教學範例

Why Read This?
在教學上教師們無不希望學生能將課堂中學習到的能力運用在生活中,甚至是一輩子的受用。本期文章夏翊軒 Ian Sia 老師分享的就是能讓學生受益的探究能力,藉由兩個教學示範來讓教學者能參考運用,一起創造讓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前篇文章中提到筆者依據探究式教學架構來讓學生思考核心問題,並逆向安排各階段的學習任務(說明如下)。

以此為前提,教學者應定位為探究型教師,擔任學習的促進者(facilitator)及導師(mentor),引導學生查詢資訊或提出更多想法,並進行提示、補充、澄清與協助統整,以刺激他們思考和運用邏輯推論概念間的關聯。以下提供探究教學各階段中的教師任務及教學建議: 點我認識 See-Think-Wonder 三層次提問

探究式教學範例

範例一:Be a Youth SDG Changemaker 青年變革者專題課程

核心問題:青年如何創新來改善社會問題?

探究通則:青年透過觀察和調查了解周邊問題,以個人或團隊的力量改善社會問題,並鼓舞他人進行創新。

適用對象:國、高中生

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青年為解決全球問題所採取的行動,體會作為「國際公民」的重要使命。

課程時間:8 節課

課前準備:「青年變革者」(changemakers)內容與資源設計符合學習需求的英語學習單與任務,目標為讓學生認識世界各地的 changemakers(更多資源參考)。

教學步驟:

1.  引導學生觀賞影片以建立背景知識。

2. 分組從影片中各個 changemakers 故事中,分析其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及人格特質,並將結論以英語記錄在學習單上。

3. 學生個別反思自己未來可做的行動,鼓勵成為發明家、創新者或倡導者。

4. 利用數位共編工具(如 Padlet 或 Canva),讓每組學生彙整點子,將其「視覺化」,以便觀摩與分類統整。

5. 學生利用 Canva 製作個人海報,選擇影片中一位 changemaker,撰寫從該人物身上可學習的正向人格特質,並結合自己可做的 changemaking。

6. 期末海報成果展採用藝廊漫步(gallery walk)形式。學生依序展示個人海報並進行英語口頭報告,聽眾輪流於各海報間與報告者互動(如下圖)。

範例二:Social Innovation 社會創新專題課程

核心問題:社會企業如何幫助本地人民,並傳播影響力至全球?

探究通則:社會創新旨在深入了解當地人民的需求,研發相關產品或服務,創建社會企業,帶來正向改變並幫助世界。

本專題課程以以下兩個創新來作為討論 :

  1. A Liter of Light 中使用可回收的塑料瓶作為燈泡,製作「瓶燈 (Bottle Light Bulb)」,協助當地貧苦缺乏電力的家庭。
  2. The Lucky Iron Fish發明魚形狀、可烹煮的「幸運鐵魚 (Lucky Iron Fish)」,為貧血或鐵缺乏症患者提供營養。

適用對象:高中生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運用創新思考或設計思考,設計出以人為本的產品或服務,讓人體會到小的創新點子也可以改變世界。

課程時間:16 節課

教學步驟:

1. 觀看「Bottle Light Bulb(瓶燈)」及「 Lucky Iron Fish(鐵魚)」影片。

2. 運用 See-Think-Wonder 探究策略,引導學生從兩項發明中,提出觀察、思考與好奇。

3. 分析兩大創新組織所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及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力。

4. 學生蒐集資料來理解這些創新對缺乏電力的家庭和缺鐵患者所帶來的正向影響。

5. 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喜歡哪個發明,並說明理由。鼓勵學生反思如何運用小創意,發揮貢獻與影響力。

6. 學生搜尋創新專案案例,整理資訊,製作英語探究專題簡報,並進行英語發表(如下圖)。

結論

上方提供的兩個探究式教學範例皆以思考性問題出發,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探究事實與概念,培養創新思維與積極心態。筆者期望學生能將課堂中學習的探究能力應用於未來的學習、生涯及職涯發展,同時在中學階段能培養正向特質,拓展視野,並關心社會。

(內容照片為作者授權使用)

   

更多夏翊軒 Ian Sia 老師好文分享:

【探究式教學】好奇心帶路,和學習者一起探索世界

 

作者簡介|夏翊軒 Ian Sia

  • 臺師大英語所英語教學組碩士
  • 臺北市私立高中雙語部 英文教師
  • IB 國際文憑語言習得認證教師
  • 雙語教育 國際期刊發表 Educational Studies
  • 多項英語及創新教案得獎
夏翊軒 Ian Sia

作者 夏翊軒 Ian Sia

更多文章來自 夏翊軒 Ian Sia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