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改變,學生與「真人」溝通的機會日漸減少,因此教學現場帶來的交流與連結更顯珍貴。
然而「良好的互動」似乎總是充滿挑戰與掙扎。教師忙於調整與溝通,消磨了教育熱忱;學生埋首於適應和各種檢測,對學習失去動力。
曾幾何時,我們都忘了學習語言最初也最純粹的目的 — 不只是為了分數,而是為了溝通與理解。如果能更自然地運用英語,相信在教與學都會有更不一樣的感受。
此次,筆者將以教學者與觀劇者的視角,以 why、what、how 探討「TIEC³ 敦煌創意實驗教育劇場」帶來的創新教學思考。
Why — 為什麼需要 TIEC³ 敦煌創意實驗教育劇場?
在 AI 時代,最珍貴的是「人與人的連結」
當觀眾站上教育劇場的舞台,無論是害羞、興奮、疑惑,或是放空,都是他們最單純、最有溫度的情緒表達與抒發 — 這是科技無法取代的真摯情感。
相較於傳統課堂,TIEC3 教育劇場讓孩子成為主動參與者。只要抓緊機會搶答、衝上舞台,就能盡情表達自我。
教育劇場中沒有絕對的對或錯,而能與教演員交流、鼓起勇氣大聲說英文,對網路世代的孩子是多麼難能可貴的體驗和突破!
(圖為現場觀眾上台互動實景照)
What — 什麼是 TIEC³?
戲劇 × 教育:讓語言長出生命力
敦煌教育集團將起源於 1960 年代英國的 TIE(Theatre in Education) 重新調整並升級為 TIEC³(Theatre in Edu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and Creativity)。
融合了英語學習、戲劇教育、社會情緒學習(SEL)與議題討論,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表達力、想像力、思辨力與共感力。
從「看戲」走向「參與」的學習體驗
教育劇場的核心精神是「參與」。觀眾不只是看戲,更是參與者、創造者、甚至批判者。透過角色扮演與即興互動,劇場創造一個安全的「模擬情境」,讓學生自然真實地思考與表達。
➡ 點我看更多關於「TIEC³敦煌創意實驗教育劇場」英語教學
How — 如何將 TIEC³ 融入教學?
沉浸式觀劇,為各程度學生打造能投入的語境
筆者在進劇場前曾疑惑:「學生英文能力不同,真的能看得懂嗎?」然而,看著許多低幼至 12 歲的學生緊盯著舞台上的每個瞬間,才明白自己多慮了。

燈光、音效、肢體語言、聲音表情與熱烈氛圍,共同營造出一個「完全沉浸」的世界。即便學生未必能理解每一句台詞,仍能透過現場互動、上台與演員對話,體驗真實語境。
這想必也是敦煌打造 TIEC³ 教育劇場的初衷,讓學習變成「沉浸式參與」,而非僅限於語言層面的字句理解。
三階段學習法:看戲前/中/後的完整引導
三階段模式讓老師更輕鬆規劃教學活動,從語言到情緒、從文本理解到議題探索,都能逐步深化。(如下圖)

觀劇前,學生可線上閱讀前傳故事與歌詞、聆聽音檔,觀劇後則可下載學習單(如下圖)。
教師也能使用官方教案與簡報,並搭配《讀演套書組》將戲劇延伸至課堂,提供聽說讀寫的完整練習。

兼顧多元學習風格,並融入 SEL
《讀演套書組》同時加強了英語學習,還兼顧不同風格學習者的需求,如:
- 視覺型:角色卡、情境卡、心情小卡
- 聽覺型:主題歌曲、現場對話
- 閱讀型:文本、劇本、學習單
- 動作/社交/反思/創意型:舞台互動、角色思考、合作任務
觀劇當天,演員使用「情緒地圖」引導學生剖析角色情緒(SEL 實踐),並邀請觀眾上台分享感受與情緒解方。教師也可在觀劇後根據 SEL 繪讀本延伸教學,強化孩子對劇中主題與情感的理解。
最後,大家一起動手將地圖摺出屬於自己的海盜帽,象徵「小船員們」與角色共同完成的情緒歷程,記下屬與自己的成長印記。(如下圖)

找回教育初心,從看一齣劇開始
教學時,筆者教英語最純粹的快樂就是在學生們眼中看見「光」。當學生真心喜歡、投入並享受過程時,眼神中自然會流露喜悅。
這次在 TIEC³ 敦煌創意實驗教育劇場裡,筆者再次看見那些光芒 — 那是學生在探索、表達與發現自我時,綻放出的真誠與閃耀,也正是這些動人的時刻,讓我記起當初投身教育的初心與原點。
(TIEC³ 敦煌創意實驗教育劇場大合照)
作者簡介|Athena Chang
- 清華大學外語系外語教學組碩士
- 曾任幼兒美語老師及多益講師
- 曾任教育部與國科會計畫助理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