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雙語教育」是臺灣教育圈討論度極高的話題之一。對於雙語教學,老師、家長、甚至學生,都有各自的觀點與施行經驗。作為教育現場的觀察者,Caves Connect 的編輯群不斷聽見各種聲音,有支持、有存疑,當然也有實務推動的甘苦談。此次,【CC 編輯室】將首次透過影片與文字兩種方式,和關心英語教育的大家一同探討「雙語教育」的多重面向。
雙語教學不只是「教英文」
跳脫「把英文當成一個學科來教」的傳統觀點,不難發現雙語教育的本質是讓臺灣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逐漸熟悉並使用英文。儘管英語仍是一種強勢語言,但學校推行雙語教學,並不是要壓倒母語,而是創造一個「使用英語」的學習環境。
這些轉變對所有老師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資源有限、語言或專科課程目標不明確、學生程度差異大…都考驗著實際執行的教學現場。
教師與學生都需要「適應的時間」
語言的學習非一蹴可幾。很多前線老師坦言在推動初期相當挫折,但我們也看到成效不錯的範例,像是雙語體育課從一開始的尷尬與不適應,到後來學生能自然地聽英語做動作、呼喊口令,證明了只要給予時間,教與學的過程會逐漸轉變。
政策端也持續在調整。現階段的政策並非一刀切,而是留給教師一定的彈性;只是這份彈性有時也讓人覺得方向不夠明確。老師會希望有具體的教學指引與資源支援。
找出屬於你班級的教學節奏
與其煩惱該如何「完全符合標準」,不如把焦點放回學生身上,找出最合適的教學模式:試著研究新的教學法、使用不同的工具,調整出一套符合自己教學節奏的策略與課程,讓學生更自在接觸語言。
最終目標:培養學生「自然使用語言」的能力
如同吳詩綺老師在文章中提到的,雙語或全英教學的重點不是「只」說英語,而是營造一個讓學生「想多用英語」的學習環境。關鍵在於教學者能釐清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並創造出安全、友善的環境,讓學生更自然、更有信心地使用語言。
作者簡介|Chloe Yen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編輯
-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
- 多益教學講師
作者簡介|Freeman Kao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總編輯
- 20 年以上國內外英語教學經驗
- 專長繪本與小說閱讀、聽說讀寫四技養成與課程設計
作者簡介|Lizzy Chen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編輯
- 國小英語代課教師
- 曾任英語教學書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