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診療室】如何實踐藝術融入英語教育

前言

看似遙遠其實可以貼近生活的藝術,英語教師該如何著手將其融入教學才能保有領域精神與目標?而學生又如何能得益於這樣的跨領域學習?本期 Caves Connect  編輯特別邀請到資深美術教育工作者張培均老師接受採訪,以其在國小美術專科任教的經驗,針對老師們對藝術跨領域教學的好奇與關注,提供精彩的見解。在此之前,先來看看動指小調查結果:

為什麼要讓學習者從小接觸、認識藝術領域?

張老師說道:西方在幾百年前,根本還沒出現學習藝術的專門學校,人們多半從學徒當起,跟著師傅(當時稱為「手藝人」)學習,什麼都要學一點、懂一點。隨著文明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科目也越來越多,人們也喪失許多通盤學習的機會;加上產業趨勢越來越追求理工科學,人心也就越受忽略。這也是為什麼大人在生活與審美感受上往往不及小孩。

藝術可以開啟人們與生俱來的感受力與好奇心,進而延伸到跨領域的學習。譬如,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14~16 世紀),大家耳熟能詳的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就是精通跨領域的代表;因為對事物充滿好奇,激發出強烈的學習動機,他不僅在繪畫上有其成就,對解剖學、數學、科學、建築等各種專業的博學認知,都讓他在各式創作上無人能及。由此可見,當學生對生活有了深刻感受,就會觸發學習動機,進入不同領域擷取他們想要(需要)的知識,不僅養成了學習素養,更能達成終身學習。

身為藝術領域專科老師,在進行跨領域教學時,建議「藝術學習」的施行重點為何?

根據問卷調查(見上圖),許多英語教師跨足藝術時,最擔心對專業知識的不了解會增加跨領域教學的困難。關於這點,張老師認為只要幫助學生找到有興趣的藝術主題(或話題),就是在進行藝術學習了。而針對語言教學,張老師建議以下三點是藝術融入可施力的方向:

1. 提供明確的語言學習動機

現代生活中的藝術、美學、科學,甚至是自由等社會概念,多半源於西方文化,所以我們需要學英語,才可更深入了解許多文明發展和知識的根源,透過介紹西方藝術豐富多元的面向,能進而引起學習英語的動機。

2. 創造有意義的課室互動及成果展現

藝術學習和語言學習有著一樣重要的特性 —「表達」。當學生創作時,以雙語引導學生動手、思考作品呈現、展示優秀作品……都是很好的課堂活動。發表時,讓學生嘗試以英語說明自己的創作理念,也可以鼓勵全班一起討論。透過像這樣有趣、有成就、有目的性的互動,藝術就能自然成就英語學習。

3. 重新定義英語學習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也許「重新定義」英語教學才能走出新的路。張老師殷殷期盼英語教師要有「使命感」,在設計教學時結合跨領域知能,打破過往的教學框架,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英語學習。藝術界有許多重新定義創造新風潮的例子,1917 年,杜象(Duchamp)試圖在一場紐約藝術展中,展出將現成小便斗命名為「噴泉」(Fountain)的作品,當時的藝術界為此爭論不休,後來卻成為現代藝術重要代表作之一。由此可見,跳脫框架才能開拓不一樣的道路。

現今教育趨勢重視跨領域能力,藝術領域常是初次嘗試結合的首選,是否有比較好的融入方法?

依據國小任教多年的觀察,張老師認為英語教師在跨藝術領域時,可從「內在」與「多元化設計」雙管齊下:

《建立教師自身美感》

藝術需要美感作為基礎,建議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先從自己的穿著、周遭事物(例如:水壺、椅子…等日常用品)開始慢慢建立美感。這樣的養成不難,從自己有興趣的開始、有安全感的方向開始,這樣不僅有利於生活品質,在跨藝術教學上更能信手拈來。

《多元跨領域教學設計》

張老師建議英語跨藝術的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著力點:

1. 以既有英語教學主題來設計跨藝術領域課程

問卷中多數老師對藝術教材挑選上有較多疑慮,張老師建議從既有英語教材的主題來思考藝術融入。舉例常見的教學主題「Family」,就可用不同藝術風格繪製家庭成員,並讓同學運用英語發表「猜猜誰是我媽媽」之類的活動(參考單元如下圖)。

(圖片出自  Let’s Go 5/e Book 1 Unit 4: People at Home )

另外,也可從教室佈置著手,提供學生不同的藝術刺激,讓他們嘗試製作家庭樹、家庭成員玩偶……等,作為教室佈置,結合學習與生活,印象會更加深刻。

2. 搭配適合學生心智發展與年齡的藝術操作

只要可以操作的活動,如:勞作、參觀博物館、拓印、拼貼……等都是合適的藝術融入管道。建議低年級學生著重體驗活動、中年級開始加重語言練習,而高年級(以上)可增加藝術小故事增加操作動機。最重要的是,要對學生有所了解,才設計出適切的藝術活動。

3. 運用有別以往的評量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成就

張老師認為藝術創作的「表達」千變萬化,除了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有印象,在評鑑方式上也能讓不同類型的學生找到讓自己更有成就的方法。建議在課前先跟學生討論評鑑面向與規則,例如:透過家庭樹、家庭成員玩偶、課堂作品發表…來做多元評量,這樣不侷限於學術成果的方式,對於學習低成就的學生來說,就有了不同的立基點。

 

特別感謝|鍾鼎藝術

 

受訪者簡介| 張培均

  • 現職專業畫家
  • 員林國小美術教師退休
  • 自 1998 年起舉辦多次國內外個展
  • 多次國內美術競賽獲獎

採訪者|Chloe Yen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編輯
  • 多益教學講師
  •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

文字整理|Lizzy Chen

  • Caves Connect 敦煌英語教學資源互動平台編輯
  • 國小英語代課教師
  • 曾任英語教學書籍編輯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