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診療室】看見 EMI 全英授課的挑戰與解方

By 2022-08-24 5 月 7th, 2024 雙語教育, 觀點 Perspective, 教學診療室

前言

長期以來,驅動教育政策與趨勢轉變的是期望學生能在變動世界中具備競爭能力;而無論流轉為何,「英語」仍是重要基礎。然而,學生漫長的求學中,如何累積接受全英語授課的能力呢?在踏出校門前,教師如何以此引導學生培養求職力?而在重視 EMI 的高等教育階段,全英授課該如何設計?本期特別邀請到在全英授課上經驗豐富的逢甲大學闕帝丰副教授,帶領大家探討 EMI 全英授課!在這之前來看看 Caves Connect 動指小調查的結果:

順應地球村的發展,需完備學生哪些英語能力以利職涯發展?

自政府於 110 年開始推動「2030 雙語國家」政策以來,全國大專院校陷入一股「全英語授課熱潮」。但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熱潮不啻是一種對於英語教育的焦慮感。然而這股焦慮感,其實早就存在於現今的高等教育中。

高等教育是學生面對職涯的最終教育站,英語能力也成為高等學校傾力加強的重點。但,從先前畢業英語門檻存廢與否的議題到現在,大學英語教育一直在三件事情上打轉:大學為什麼要有英語教育、大學該怎麼推動英語教育,以及該如何檢核大學英語教育。要回答這三個問題,必須要打破「大學」 一詞的框架,去思考英語教育在國高中甚至是在小學的定位為何。畢竟要讓學生具備面對職業所需的英語能力,需要從基礎教育就開始做起。

換句話說,要能在高等教育成功做到全英語教學,進一步完備學生職涯所需的英語力,首先需要思考的應該是在大學前的英語教育方針,以及轉銜到大學英語教育的方式。以下,筆者將針對不同教學階段可以做的事情,提出一些看法。

全英語(EMI)能力培養可分做哪些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習目的為何?

EMI 一詞的意思是 “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也就是說,當我們談到 EMI 教學,指的並不是學習英語,而是用英語來進行教授與學習。換言之,並不是在學習「英語」這個學科,而是用英語來學習專科知識。若此,這樣的上課模式最需要的是授課者以及學習者都能祛除使用英語的恐懼。這聽起來好像很容易達成,其實並非易事。要達成這樣的目的,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重點:

1. 老師及學生需習慣以英語溝通EMI 教學關鍵是師生願意在課堂上使用英語。要提高師生願意用英語進行教學,授課語言中英語以及母語的搭配變得很重要。在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的課堂中,部分課程可使用中文做為專業內容的授課語言,而其他的授課內容則採用英語。

舉 例

在理化課堂上,教師先以中文說明三大運動定律的理論基礎,然而當授課內容進入到生活實例說明時,可以將授課語言切換到英語。此操作方式立基於師生對於應用層面所可能使用到的英語單字、句型以及文法的熟悉度,都高於在介紹專業知識時所會使用的英語,這樣雙語交互使用的模式即是「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法」(CLIL),除了師生能有效進行專業知識的教學,也可以讓師生逐步「習慣」以英語成為課堂語言的一部分。此為進入EMI(全英授課)前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2. 慎選欲採用 EMI 教學法的課程決定採用 EMI 教學時,思考的重點在於選擇適當的課程。EMI 教學的前置重點是「習慣」,篩選適合課程時,「興趣」便成為首要條件。唯有師生對於課程有著高度興趣時,才有可能跳脫出母語的框架,進而嘗試用英語進行教或學。奠基於這樣的概念,筆者認為「自主學習計畫」、「多元選修」以及「社團」是不同教學階段中,師生們應該多方嘗試的學習歷程。

舉 例

無論是教師開設「文學作品賞析」選修課,或是學生提出對應此課程的自主學習計畫時,師生兩造對於相關的文學作品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才有可能用英語來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學生也比較敢於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過程需要要注意的是「學習成果產出的設計」。

英語口語跟書寫的差異極大。當師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然地使用英語時,並不代表學生可以有自信的用英語來撰寫報告。若課程要求學生以英語書寫來呈現學習成果,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便要能夠設計不同的活動或作業,引導學生嘗試用英語來書寫自己的想法,建議使用適當的範例說明口說跟書寫英語的差別。除了範例,字數、內容深度的要求也都需要循序漸進融入至課程中。這樣一來,對於師生來說才不會造成過度的壓力。

3. 思考不同課程間的連貫性不論是國中、高中或是大學,課程中間的連貫性也會影響 EMI 教學的品質。也就是說,當老師在規劃課程大綱時,要先預想學生在這門課前可能修過哪些課程、做過哪些練習,以及產出哪些學習成果,才能更精準地知道該如何在該堂課中實施 EMI 教學。

舉 例

設計「世界地理」課時,要先了解在這門課之前,同學們可能上過的相關課程,以及這些課程的學習目標跟產出為何,並依此設定或微調課程的學習目標,兼顧「習慣」跟「興趣」這兩個推動 EMI 教學的重要切入點。

 

該如何於大學課堂中融入 EMI 全英授課?

在此,筆者想用一門課程來說明如何將上述三點融入到課程設計中。筆者過去曾教授過一堂「大學基礎英文」,當時班上學生程度差異極大,且該系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明確的期待」。為了讓 EMI 教學能順利推動,筆者在一開始便先釐清學生最終學習產出重點為何。接著,思考這樣的產出所需要的能力有哪些,以及如何在學期中的不同時間點,針對特定能力進行訓練以及檢核。在訓練的過程中,又如何透過 CLIL 教學法以及引入同學有興趣的內容,來給予不同程度的同學適時的幫助。

舉 例

該系最終目的是希望同學能有好的英語發表能力,來介紹自己所研發出的商品。於此前提,在課程中設計範本展示與引導,先讓學生看網紅推薦商品的影片;接著,透過學習單(如下圖)讓同學整理出商品特色、使用目的,以及希望解決的問題。學習單上,筆者將主要的英語單字先行寫上,但要同學將中文意思寫在旁邊的括弧中。接著,也請同學們寫出一兩句針對商品的英語反饋意見。最後,請學生根據學習單的內容,分組進行情況劇的演出,來闡述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使用這項商品,該組需說明此一情況劇的設計背景。討論過程中,筆者也會到每組去了解進度,以及協助同學們遇到的語言困難,過程允許同學們中英文交互使用,讓討論更加有效率。

從上述範例中可知,EMI 課程的設計要先著眼於學習目標,方能知道在授課過程中,該如何將不同的能力、知識藉由英語用多元方式來傳遞給學生。這樣的模式,才能讓師生都漸漸習慣英語成為課程授課語言,也才能了解逐步引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總結來說,要能順利在高等教育中推動 EMI 全英語教學,我們應該思考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如何讓英語進入到課堂中,才能培養出師生在課堂上運用英語溝通的習慣,也才能讓這樣的學習模式變成一種興趣或樂趣。

作者簡介|闕帝丰

  • 現任逢甲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系主任
  • 現任逢甲大學外語教學中心 主任
  •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英美文學博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