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前線直擊】有效融合 GCE 的英語教學心法分享

By 2024-04-16 5 月 7th, 2024 觀點 Perspective, 教育趨勢
Why Read This?
隨著全球公民意識抬頭,近年與 GCE 相關議題及課程受到各級教育人士重視。本期文章中,敦煌出版部 Iris Su 顧問訪談資深英語教師許燕琳 Molly 老師,分享她如何在英語教學現場有效融入 GCE

全球公民教育(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簡稱 GCE)的概念逐漸被實施於教學現場,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透過兩者來培養全球公民素養,以拓展學生學習面向。然而,教師們該怎麼將之與英語教學結合呢?

以下跟著筆者一起來訪問,任教於臺中、經驗豐富的 Molly 老師,看看她如何在課堂中靈活運用 GCE。

Q:為何想在課程中融入 GCE  呢?

A:教學時,我看見的問題是許多基礎不佳的學生對英語興致缺缺,甚至是對英語課很排斥。要同時引起興趣並打好基礎,我認為結合 GCE 就是最大的解方。

英語教學很容易千篇一律。但如果我們能讓學生認為上課目的是學習新知,而非僅僅是學習語言,就可以「哄騙」學生更著重在今天「多學」了什麼而感到開心。

語言學習的進步難以在短時間內感受,但課堂學到的 GCE 知識可以立即應用並與同儕及家人分享。無形中將英語學習的基礎打好,也建立了自信與興趣。

Q:如何設計關於 GCE 課程?

A:GCE 的概念是近幾年才開始蓬勃發展,既有的教科書內容還不是很完整。因此,我會將時事與課堂結合,例如跟國高中生一起討論韓國偶像自殺事件的脈絡,與國小生討論寶可夢的潮流等;但結合時事或搜尋相關資訊,在備課上相對耗時。

有幸的是,市面上開始有教科書融合了 GCE ,不僅可節省大量的備課時間,也不用擔心與英語學習目標是否相符,更能在孩子吸收新知的同時,引導他們運用學到的英語,讓接觸知識的頻率更穩定、內容更廣也更深。

Q:如何引導學生思考 GCE 相關的問題?

A:我會站在學生的立場,跟他們一起了解新知並引導他們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很簡單,使用直覺的 5W1H,學生就會很自然地回答並複習過去學過的句型。

建議教師可依學生的程度適度使用中文,我也鼓勵學生使用中文一起參與討論。因為在引起興趣後的英語教學可以讓孩子吸收的效率倍增。以我目前使用的教材《Inside Out》為例(每單元皆含有融合 GCE  短篇閱讀):

“Families Love School” 介紹了「入學筒 Schultüte」的文化,德國家長會在開學時送孩子甜筒形狀禮物袋(見下圖)。

(圖片出自 Inside Out Starter p.65)

帶閱讀時,學生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有人會喜歡學校(他們才不喜歡!),接著在文章中發現學生可以拿到糖果時,大聲地表達很羨慕!接著就開始提問為什麼家長也喜歡學校……等。

第一次讀完文章,學生會有學習新知的滿足感,這時可以再播放閱讀音檔,讓學生上台跟著指讀(如下圖),幫助他們複習學到的內容。建議老師先讓學習較快的學生執行活動,讓低成就的學生多點時間準備,增加自信。

Q:加入 GCE 後,觀察到學生有哪些學習成效呢?

A:持續這樣的教學一段時間後,學生每次上課都會很期待,並且能主動對不同國家及文化產生同理心,也能更尊重與他們不同的人,令人驚訝於學生吸收及應用的程度。

例如,有課程談到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會),我也播放了視障聲樂家 Andrea Bocelli 表演影片,學生之後還會主動提到並表示喜歡他的歌。

或是,教柬埔寨孩童搭船上學時,學生擔心他們可能會溺水,也覺得搭船辛苦,更反思自己有家長接送是很值得感謝的事情。

我的同事 Mia 老師也跟我分享,教 “How often do you go to_(place)_?” 時,學生主動將之前學過的國家名稱一個個唸出。

(圖片出自 Inside Out 系列教材

以上這些都是當初教授時意想不到的驚喜收穫,也希望透過這些教學,學生都能因此開啟全球公民素養的培養,在未來能尊重不同文化、友愛不同背景的人,享受學習,熱愛生活!

(內容照片由作者及出版社授權提供)

 

採訪者簡介|Iris Su

  • 現任敦煌出版部顧問
  • 曾任連鎖英語補習班輔導教師
  • 曾任大學英語學習中心助教

受訪者簡介|許燕琳 Molly

  • 現任教於臺中林杰成品
  • 20 年以上英語教學經驗
  • 曾任職公私立國高中、小學及補教機構
  • 師訓及大學講師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