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不太一樣的朋友】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主題營隊課程設計【07_認識不太一樣的朋友】
 
整個營隊課程我們用一半的時間來認識「動物」,從這堂課開始,筆者將帶學生一起來認識在大自然中默默陪伴我們的朋友—「植物」,並
把討論重點放在觀察及比較同異上。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1. Picture Book: A Walk in the Forest (https://bit.ly/3WcVdgv)
2. Worksheets (#Canva)
3. Discussion (#Padlet)
這次筆者帶全班讀的繪本是「A Walk in the Forest」。筆者希望把第一次閱讀設計程一次閱讀饗宴,所以在打開繪本前,筆者先跟全班約好,第一次由老師來朗讀,全班只要欣賞畫風,觀察自己看到的東西。第一次閱讀時,學生們專注地欣賞每頁的小細節,此起彼落地問著 “What’s that?” “What is a jungle?” “What is ‘shout’?” “What are pinecones?” “What bird is that?”
 
第二次閱讀開始,則由全班接力,每人唸一個跨頁。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大家都等著在自己最喜歡的一頁舉手搶著唸,十分踴躍,接下來的朗讀挑戰難度漸漸提升,要加入文句的聲音表情,接著加入動作及配樂,一堂簡單的閱讀課,也可以結合讀者劇場的練習方式,給學生更多讀出聲的機會。
熟悉文本後,筆者請全班先看一下 Padlet 討論版。筆者依據不同感官,將問題分為不同顏色:
 
💙藍色:視覺。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orest in spring/summer/fall/winter?
❤️紅色:聽覺。What can you hear in the forest?
💚綠色:嗅覺。What are the smells you know in the forest?
💛黃色:觸覺。What can you feel in the forest?
🤍白色:知覺。What CAN’T you do in the forest?
 
在 Padlet 設置討論版時,筆者選擇的是 Wall 類型的版面,開放投票功能,讓學生可以在喜歡的「感官問題」點選往上的拇指,此外,也開放留言功能讓學生留言回答問題。在課程進行中使用 Padlet 時,筆者會視需求要求學生「先登入」或「維持匿名回答」。登入後作答的好處是,筆者能掌握每位同學的作答狀況;匿名回答的好處是降低學生的作答焦慮,適合全班討論時使用。因此本次採用的是匿名回答的方式。
這次的「不分級學習單」筆者提供的是繪本字彙筆記。「初階版學習單」是請學生以五感去觀察、體驗森林,學生可依據先前在 Padlet 上的討論進行回答。「進階版學習單」則是讓學生依據以下主題,練習 Compare and Contrast,主題涵蓋森林白天與夜晚的差異、森林一年四季的差異,以及某位親朋好友一年四季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