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動物園裡的朋友】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未提供相片說明。

 
 
 
 
 
 
 
 
 
 
💡主題營隊課程設計【05_認識動物園裡的朋友】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1. Reader: Boba Builds a Bridge (The Reading Lab Series):https://bit.ly/3mCgqmb
2. Worksheets (#Canva)
3. Video (#Edpuzzle): Animals Use Special Bridge to Cross Busy Highway | NowThis
 
這次我們閱讀的故事分為三部分,後面兩個部分都有一個重複出現的句型。筆者在暖身互動時,會先在白板上寫下學生們在動物園中看到的動物,接著運用這些句型帶學生們結合舊知識,練習造句。筆者使用的句型以及課堂師生互動的語句,可見附圖。
 
這堂課的最後,筆者帶學生們看了一段我用 Edpuzzle 編輯過的影片,帶學生思考「動物園到底該不該存在」。以下簡述影片架構及筆者引導學生思考的順序。
 
影片架構簡述:
1. 介紹人類設立動物園的歷史
2. 為什麼人類要設立動物園
3. 設立動物園帶來的影響(動物復育、科學研究、動物的身心健康)
 
💭觀影互動引導:
1. 影片開始前,請學生投票表態「我們應不應該要有動物園」。最開始約有一半的同學舉手投不應該,他們覺得動物園裡的動物雖然可愛,但也很可憐。
2. 觀看影片前兩分鐘,了解動物園給人們接觸野生動物的機會。到此我先暫停影片,請大家再投票一次。這次較多同學投「應該」。
3. 觀看影片至 03:47,了解有些動物園設立後,幫助瀕危動物的復育。
此時再進行一次投票,更多人投「應該」了,只剩下不到五位同學選「不應該」。
4. 看完影片,認識動物園對動物身心帶來的影響。最後一次投票,他們猶豫許久後,告訴我很難用「應該」或「不應該」表達自己的想法,
於是我請學生舉手輪流補充說明,學生認為,建立動物園的確有好處,但若沒有考量周全,不如不要設立。
 
課程的最後,我點出希望學生認識的三件事:
1. 在還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時候,人很容易憑直覺選邊站。但如果再深入了解一點,我們很有可能會做不同的選擇。所以要時常提醒自己,對新的人事物多認識一點再做決定。
2. 觀察一個人或一件事時,除了「How/我的感受如何」之外,還可以從「Why/為什麼這樣做」、「What/帶來的影響」來看。
3. 人們對事情的立場是變動,如果遇到別人跟我的立場不同時,我們可以不用吵架,而是去了解彼此的看法,這就叫「溝通」。透過溝通,才有機會看見事情的不同角度。
 
在這個混齡的營隊課程中,因為有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們一起參與討論,讓課程迸發出更燦爛的火花。
🎥以下分享 Edpuzzle 影片討論題綱:https://pse.is/4px3kp,歡迎有興趣的老師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