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學活動 ─ 英語簡報和口語表達成果分享】


臺灣學生是出了名的上課不愛回答,這個現象到了大學,不論國內外的講堂上,均是常態,但其實在開始面對升學壓力前,臺灣的孩子們是非常樂於表達想法的。而如何把這些想法慢慢建構成「言之有物」的內容是需要花時間訓練、培養的。
 
口語表達的課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五、小六班級的辯論工作坊。我本來很擔心「辯論」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會有困難,但沒想到,十一、二歲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透過「互嗆」來抒抒壓。那次我們討論的是學生該不該穿制服,而因為班上人數不多也不少,雙人擂台打起來正正好。
 
看到孩子們,不論程度如何,為了可以「吵贏」,很拼命地想、拼命地講,對老師來說也是一種紓壓。不過,打擂台只是暖身,正式辯論的流暢度大概是這個工作坊執行到第三次後,成效才比較好。主要是因為正式辯論考驗的是整個團隊整合資訊的能力,而單純打擂台互嗆只需看個人造化。
 
這幾次的辯論工作坊給我最大的體悟,是它其實更適合高年級的小學生玩,用在國中生上反而更需要老師在旁邊敲鑼打鼓。畢竟到了青春期,孩子們除了繁重的課業還有更多新的「顧忌」,因此更需要透過事前的辯證整理過程建立好「資料庫」,學生拿著手中的「依據」相較有「安全感」也比較願意表達。
 
雖說國中生打辯論比較需要鼓勵,但要他們做產品設計、行銷就不一樣了。在行銷工作坊中,學生的吸收力非常驚人。除了能夠清楚的表達產品這季的功能、客群、及後續發展,簡報更是做的簡單明瞭,令我很欣慰。我們都遇過那種把簡報當演講稿、「環保講義」的講師,密密麻麻又缺乏明確重點的簡報令人很頭疼。看到我的學生能立馬去除這些「惡習」,並努力透過符號、關鍵字、圖片輔助信息表達時,實在是很療癒啊!
 
 
 
(以上附圖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Sydney Weng

• 世新大學新聞系、英語系雙學位
• 榮獲教育部跨國培育計畫赴美就讀獎學金
• Smart Kids 美語學校年度成果發表藝術總監